合和棉花套种的作物,那么北美一定是产棉地吧?
实际上,并非如此。
东印度公司把持着往英国国内运棉花的机会。
东印度公司叫东印度公司,不叫美洲公司,也不叫西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怎么可能允许北美的棉花产业发展起来?
北美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又怎么可能和印度棉花竞争?
所以,此时的北美,没多少棉花;此时的英国,棉纺织水平被孟加拉吊着打。
也所以,这不只是简单地以为大顺切断了三角贸易,所以才让兰开夏的棉纺织业崩了。
而是去年大顺在印度开战、直接搞死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之后,兰开夏的棉纺织业就崩了。
大顺的策略也是非常清晰。
要么不打。
要么大打。
之前大顺和英国,在南洋就发生过几次冲突了。包括且不限于偷着运鸦片但是找中间商不让东印度公司担责;包括大顺皇家很不满英国在南洋偷偷摸摸买香料严重影响皇帝的香料利润抽成。
但是,也就一直“忍”下去了。
怕的就是英国有脑子好使的,看到大顺下南洋,赶紧开始补贴北美的棉花种植业。
显然,英国没这么干。
而是依靠印度的原棉,来扶植靠着高额关税保护起步的兰开夏棉纺织业。
大顺掐断了印度贸易,兰开夏的棉纺织业……这不是卖不到市场的问题,而是原材料上直接就断了。
这种贸易格局的改变,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并非是单线的。
再比如柴郡的盐。
北美靠海。
北美有的是森林煤矿。
但是北美的劳动力价格太贵。
所以,新英格兰地区,即便有一点盐产业,也顶不住柴郡的盐。
但是,随着战争进行。
大顺的确不可能把盐从苏北运到美洲。
但不能只考虑大顺。
而是要考虑到,大顺参战之后,贸易被切,新英格兰的煮盐业也迎来了春天。
这就让柴郡的盐,更加卖不到北美去了。
之前奥王继承战争的时候,齐国公参与分赃大会,代表大顺,提出了《反海盗公约》。
因为大顺的特殊情况,大顺是对海盗深恶痛绝的。一个商品出口国,怎么会喜欢海盗?
当时英国人嘲笑大顺,说“一群阉人提议禁止
实际上,并非如此。
东印度公司把持着往英国国内运棉花的机会。
东印度公司叫东印度公司,不叫美洲公司,也不叫西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怎么可能允许北美的棉花产业发展起来?
北美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又怎么可能和印度棉花竞争?
所以,此时的北美,没多少棉花;此时的英国,棉纺织水平被孟加拉吊着打。
也所以,这不只是简单地以为大顺切断了三角贸易,所以才让兰开夏的棉纺织业崩了。
而是去年大顺在印度开战、直接搞死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之后,兰开夏的棉纺织业就崩了。
大顺的策略也是非常清晰。
要么不打。
要么大打。
之前大顺和英国,在南洋就发生过几次冲突了。包括且不限于偷着运鸦片但是找中间商不让东印度公司担责;包括大顺皇家很不满英国在南洋偷偷摸摸买香料严重影响皇帝的香料利润抽成。
但是,也就一直“忍”下去了。
怕的就是英国有脑子好使的,看到大顺下南洋,赶紧开始补贴北美的棉花种植业。
显然,英国没这么干。
而是依靠印度的原棉,来扶植靠着高额关税保护起步的兰开夏棉纺织业。
大顺掐断了印度贸易,兰开夏的棉纺织业……这不是卖不到市场的问题,而是原材料上直接就断了。
这种贸易格局的改变,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并非是单线的。
再比如柴郡的盐。
北美靠海。
北美有的是森林煤矿。
但是北美的劳动力价格太贵。
所以,新英格兰地区,即便有一点盐产业,也顶不住柴郡的盐。
但是,随着战争进行。
大顺的确不可能把盐从苏北运到美洲。
但不能只考虑大顺。
而是要考虑到,大顺参战之后,贸易被切,新英格兰的煮盐业也迎来了春天。
这就让柴郡的盐,更加卖不到北美去了。
之前奥王继承战争的时候,齐国公参与分赃大会,代表大顺,提出了《反海盗公约》。
因为大顺的特殊情况,大顺是对海盗深恶痛绝的。一个商品出口国,怎么会喜欢海盗?
当时英国人嘲笑大顺,说“一群阉人提议禁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