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六七章 拼命是错的、挣钱是对的(六)

    是不是,那是一回事。

    发了多少论文,那又是内部圈子才能了解的。比如雷电法王富兰克林,肯定知道大顺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成果。

    而要塑造一种“重视科学”、“科技发达”的大众普遍印象……或者说,塑造这个形象,这就需要另一套操作。

    大顺靠的是什么?

    实际上,大顺靠的,是要在1761年发生的金星凌日事件。

    科学只分学科,倒是没有高低贵贱。

    但,比如设计一个精巧的实验,证明质量守恒;比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燃素学说是错的……

    这些,在此时,绝对算得上是科学的顶流前沿研究了。

    但是,这个适合塑造“形象”吗?

    并不适合。

    因为这些东西,可能需要全世界教育普及之后,大部分人要从课本上学到,才知道这些足以证明科技的发展。

    所以,从很多年前开始,刘钰就一直嚷嚷着“金星凌日,全人类已经合作,通过在世界各地的观察测算,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距离太远到底有多远”。

    这不是现在才开始喊的。

    从最早大顺派出测量船满世界跑去画海图、再到刘钰在阿姆斯特丹演说,都一直在大肆宣扬这个事。

    这个事,从科学的角度上讲,和实验证明燃烧后质量守恒之类,更前沿吗?

    显然没有。

    但这个事,从传播学、塑造形象的角度上讲,那不知道要比科学院里做燃烧实验高到哪里去了。

    毕竟,大部分人其实学不学质量守恒,这年月也不耽误吃饭工作生活。

    但世界上所有人,都会每天抬头看到太阳。

    提前嚷嚷了十几年、二十年。

    这种事早已经传遍了整个世界,因为观测金星凌日测算地日距离,需要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经纬度观察。

    这,需要各个国家的配合。

    哪怕,正在打仗呢,大顺也做出姿态,当成个正事以外交手段和各国提前沟通过,搞了个大新闻。

    至于这件事的难度……只能说,与其说这是个基础科学,不如说工程学和数学计算的成分更多。

    大部分人,都是感性的。

    对一件事、一个国家,往往只会接受一个抽象的形象定义,而不会去理性思考种种内因。

    如果从理性上分析,嚷嚷着要依靠金星凌日测算地日距离这件事,能否证明一个国家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