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酋长依靠这些“封贡”来加强对部落的统治和分给部落众,部落再反过来名义接受法国的统治。
大顺这边的人确实对这一套挺熟悉的,也很明白法国人下一步准备干啥,这么羁縻百十年,改土归流呗。
英法之间截然不同的统治方式,也是促成了后续起义的重要原因。英国人回过味来之后,就很快清醒过来。
故而在大顺内部一群人是这种态度的背景下,实际上距离英国清醒过来“法国和印第安人存在,是北美向心母国的重要因素”,也就不远了。
同样的,大顺和北美的贸易,肯定是要以一种看起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搞。
仅以茶叶为例,这里面其实大顺真正要搞的,是东印度公司。
茶叶走私贩子和英国之间的矛盾,是由东印度公司引起的。
历史上引起的原因,就是七年战争英国借了一裤衩子的国债,以及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激进政策,和在孟加拉过于不做人……还有就是七年战争期间,荷兰中立、丹麦中立,历史上那段时间在广东买茶叶买的那个开心啊,以至于完成了北美的走私茶替代,以至于东印度公司资金链断裂。
为了救东印度公司,降低茶税。
但是,根本问题还是没解决:东印度公司依旧是按照法律授权,唯一可以进行好望角以东贸易的英国公司。
现在,既然东印度公司必死。
那么,实际上,如果按照大顺这边一群人的想法,把荷兰搞成欧洲的买办中心。算起来,吃亏的只有东印度公司。
荷兰人一部分是参与贸易运货的,他们有股。
另一部分,是往北美运货的,这个也没影响,该赚运货的钱赚运货的钱。
英国政府这边降低税率,把茶税降低到原来的10%,实际上收到手里的钱也没变化,因为走私茶占据了北美至少86%的份额,倒推一下降到原本税率的10%,理论上征税总数相同。
北美卖走私茶的,也是赚钱,也就是之前算走私、现在去荷兰拿货合法不算走私。
所以按照大顺这边的方案,吃亏的只有一个已经确定必死的东印度公司,以及公司大大小小的股东,赔个底掉。
当然金融动荡是不可避免的,东印度公司还欠了一两亿的债呢,波及面肯定不小。
故而,大顺这边才需要让荷兰掮客,寻找一下北美商人这边有头有脸的人物。
尤其若是能介绍一下宾夕法尼亚共济会圈子的人,
大顺这边的人确实对这一套挺熟悉的,也很明白法国人下一步准备干啥,这么羁縻百十年,改土归流呗。
英法之间截然不同的统治方式,也是促成了后续起义的重要原因。英国人回过味来之后,就很快清醒过来。
故而在大顺内部一群人是这种态度的背景下,实际上距离英国清醒过来“法国和印第安人存在,是北美向心母国的重要因素”,也就不远了。
同样的,大顺和北美的贸易,肯定是要以一种看起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搞。
仅以茶叶为例,这里面其实大顺真正要搞的,是东印度公司。
茶叶走私贩子和英国之间的矛盾,是由东印度公司引起的。
历史上引起的原因,就是七年战争英国借了一裤衩子的国债,以及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激进政策,和在孟加拉过于不做人……还有就是七年战争期间,荷兰中立、丹麦中立,历史上那段时间在广东买茶叶买的那个开心啊,以至于完成了北美的走私茶替代,以至于东印度公司资金链断裂。
为了救东印度公司,降低茶税。
但是,根本问题还是没解决:东印度公司依旧是按照法律授权,唯一可以进行好望角以东贸易的英国公司。
现在,既然东印度公司必死。
那么,实际上,如果按照大顺这边一群人的想法,把荷兰搞成欧洲的买办中心。算起来,吃亏的只有东印度公司。
荷兰人一部分是参与贸易运货的,他们有股。
另一部分,是往北美运货的,这个也没影响,该赚运货的钱赚运货的钱。
英国政府这边降低税率,把茶税降低到原来的10%,实际上收到手里的钱也没变化,因为走私茶占据了北美至少86%的份额,倒推一下降到原本税率的10%,理论上征税总数相同。
北美卖走私茶的,也是赚钱,也就是之前算走私、现在去荷兰拿货合法不算走私。
所以按照大顺这边的方案,吃亏的只有一个已经确定必死的东印度公司,以及公司大大小小的股东,赔个底掉。
当然金融动荡是不可避免的,东印度公司还欠了一两亿的债呢,波及面肯定不小。
故而,大顺这边才需要让荷兰掮客,寻找一下北美商人这边有头有脸的人物。
尤其若是能介绍一下宾夕法尼亚共济会圈子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