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二三章 死与复仇(二三)

”。

    卖糖的海地之类,也曾很富裕。

    所以,其实大顺如果真的要在贸易上取得突破口,其实压力并没有那么大。

    因为受影响的人确实不少,但也不至于到工业化之后全面受影响的地步。

    既然皮特把原始积累当做目的而不是手段,那么同样也得感谢英国之前的殖民地政策,为大顺培养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市场。

    一个被消灭了纺织业的爱尔兰、一个被航海条例遏制在工业破茧之前的北美、一个本土消灭了自耕农小农经济的英格兰。

    准确来说,如果大顺真的拿到了自由贸易。

    十年之内,英国包括北美这一代人的感受,将是“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成本下降、手里的白银更值钱了能买到更多的消费品”。

    并且,这种生活水平提升的感受,将是实打实的、实实在在的。

    至于以后,那是以后的事。

    只不过,暂时来看,这种变化,和过去不一样。

    保守派是最怕变化的。

    有时候,未必是理性的怕,分析出变化带来的坏处一二三,然后担心变化。

    而是保守派本身,在感性上天然害怕改变,他们更熟悉过去的模式,比如英国此时的这种以海关消费税和土地税为主要税收的现状,发生了变化。

    格伦维尔之所以要拿这篇文章来说皮特,也是因为他觉得文章里说的东西好像是有道理的,而皮特之所以如此警惕是因为皮特的保守。

    当然,关于自由贸易的讨论,在英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皮特听到这篇文章里的说辞,以及对他“保守”的评价,不屑地问道:“如果,中国的商品真的涌入,那么我们的税收从哪里来呢?”

    格伦维尔则按照文章上的说法,回道:“现在大量的收入,不也是来自于垄断贸易权和关税、茶税、糖税吗?”

    “而实际上,之前东印度公司不是也论证过,如果降低茶税,使得大量的喝走私茶的人,喝了关税茶。虽然在单位关税上下降了,但是在总体税收上是增加的。”

    “中国的商品涌入,我们也不是不可以征收关税。只要一定数量的关税,就可以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甚至可能增加财政的收入。”

    格伦维尔说的那些东西里,关于东印度公司的论证,是在鸦片案和教案爆发之后,刘钰威胁东印度公司逼东印度公司投资印度赶走法国时候,东印度公司向刘钰提出的一个愿景:即他们会在国内游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