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一九章 死与复仇(十九)

    实际上,皮特的恐惧,比起大顺真正要带来的毁灭,还是差了很多。

    笼统点说,皮特通过读历史,读从护国公时代的历史,隐约触摸到了“原始积累”的几种手段,并且知道了富庶源于原始积累。

    但他错把原始积累,当成了目的。

    然而,只有把这些原始积累作为手段、并且完成原始积累的真正目的,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引领时代浪潮的人。

    因为他把本来应该是手段的原始积累,看做历史的终结和英国的最终目的,所以他提出了全球殖民战略和瓦解法国西班牙的舰队计划,要战斗到底。

    只不过后来英国靠他豪赌的基础,完成了原始积累到工业革命的转变。

    然而他自己的意识,是把原始积累作为目的的。

    所以,他所恐惧的,也只是大顺的贸易品蜂拥而至后,在原始积累层面的问题。

    实际上的问题,要比这个严重的多。

    比如,一旦放开了自由贸易,资本就会涌向那些盈利的产业当中。

    要注意的是:

    因为英国对贸易进行极致的控制。

    所以大量的资本无处可去,得以投入到英国的大基建——运河工程当中。

    放到大顺这边,同样的道理,就是因为松苏地区对土地的改革和控制,大量的资本不得不投入到土地之外的行业。

    这是资本逐利性决定的:搞基建,是不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不是。贸易才是。但是,贸易被管控着,不让入场,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我也想卖茶叶,但是朝廷不让啊,而且抓着是真杀头的。

    一旦放开贸易管控,大量的资本会投入到贸易当中,而不是去投资基建。而贸易本身……怎么说呢,荷兰就是个现成的例子,贸易可以发财,但会毁灭英国的根基。

    英国的根基是什么?

    是管控贸易下得以发展的实体经济。

    是资本无处可去,不能投入到更赚钱的贸易因为有管控,不得不把大量的白银,投入到运河建设中,以获得比国债的3%略高一些的回报率,使得英国国内的基建水平迅速提升,物流成本降低,为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如果100英镑做买卖,买东方棉布再卖掉的利润,高于把这100英镑投入到纺织厂、或者搞基建、挖运河、修道路,那么这100英镑就会买棉布,而不是去建纺织厂、搞基建、挖运河、修道路。

    这是个简单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