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一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六)

   因为大顺首先是天朝,或者是一个国际秩序的主导者,然后才是一个国家。

    在旧时代影响下的这群人,所能接受的理论,能也只能是一个变种的天朝体制,并且以此作为他们的理论基础,和那些守旧派做斗争。

    当然他们套用的,是王道、霸道之争的皮,并且非常确信自己现在搞得这一套就是秦汉先贤——甚至他们管仲秦汉之后的诸葛亮也拉了进来,并拿武侯将蜀锦丝绢和蜀国货币绑定从而维系了蜀国货币稳定的事做例子——先贤们做过的,  在大顺自然便多了两分合法性。

    大顺不是以小族临大国的满清,所以大顺的变革,精英阶层会选择优先保证“天朝”这个概念存在,而不是把这个概念肢解。

    天朝,礼法,本质上就是一种国际秩序。

    既然是国际秩序,那么就需要一个最起码听起来是普遍性的理论,才能建起来这个国际秩序。

    其中的关键,在于嘴上喊的是一个“大家都要接受的国际秩序”,但内里是自己受益。

    道理只能是:我遵守这个国家秩序,并且因为我遵守这个国际秩序,所以在这个国际秩序中受益。你们差,是因为你们不遵守或者违背这个国际秩序,或者说新时代的经济意义上的礼法。

    并且,大顺本身是有这样的经济基础的。

    比如,大顺和欧洲,完全可以签订一个双边的、平等的、都是百分五关税的关税协定。

    你的纺织品卖不进来、我的纺织品疯狂往你家卖,那只能证明你们不适合发展纺织工业,不如按照自由贸易的理论,去找找你们国家适合干啥,比如养羊?

    单就这一点来说,大顺是此时世界上唯一有资格真的举起自由贸易大旗的。

    历史上的鸦片战争,这个旗举得就连自己人都骗不了,所有人都知道起因是贸易逆差和禁绝鸦片导致的违禁品超额利润。

    大顺则不同。

    至少,可以说服大部分欧洲的如伏尔泰那样的启蒙主义者:大顺真的是为了全人类的自由贸易和全人类的合理分工而来的。因为,大顺没有贸易逆差,并不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而开战的。

    作为自由贸易的举旗者,大顺当然也会欢迎英国的呢绒、法国的白糖、俄国的木材、瑞典的铁块往大顺卖。

    关税在那摆着,公平透明,两边一样,卖不出去,那就和大顺没关系了。

    作为一个在历史上直到1790年才扭转了对已然殖民的印度的贸易逆差的欧洲、一个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