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战术的优点,是此时的连队火力是个扇形,所以排成营纵队突击,可以减少敌方步兵的阻碍。
依靠前排展开的营横队几次火力齐射,侧翼纵深展开的营即可直接发起进攻,撕碎对方的防线。
缺点当然有。
比如会被对方的优势火炮穿糖葫芦。
问题是,对方没有优势炮兵,大顺这边的炮兵绝对优势。
而且孟加拉步兵用的是火绳枪,其正面的火力密度, 更差。大顺一个标准的旅级纵队也就是一个营横队,配四个或者六个营纵队其营横队正面所承受的火绳枪火力,也就相当于一个燧发枪连。
一千人的火绳枪横队, 和一千人的燧发枪横队,是不一样长的。
而同样的三千人,以横队推进,和以营纵队推进的速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算是大顺军改的一种特化思路:即凡是我能打到的地方,那么我的炮兵一定占据优势。不管是西北、川西、南洋,亦或者殖民地、日本、朝鲜、琉球、安南、缅甸……不存在我能维持海军投送的地方,我的大炮会比别人少这种情况。
因为除了西北川南这些边疆区,但凡海军能投送,那么一定有制海权。有制海权却没有炮兵优势的周边可能的战争热点地区,并不存在。而西北川南这样海军无法控制的地方,大炮也肯定比对方堆得多,因为对方造不起大炮。
故而在这种特化考虑下,其实有缺点的纵队战术,成为大顺在会战中最喜欢的进攻方式。
简言之:炮兵优势、机动至上、阵型转换至上、重视最多旅团规模的战术配合。
线列兵对射、大兵团侧击为最下考虑,因为这对大顺来真的是屠龙术,压根用不上。
战争不是斗兽棋,欧洲平原上会战大顺可能打不出这么花花;或者大顺的散兵和骑炮肯定顶不住冯·塞德利茨的骑兵冲锋;或者英国的110炮的风帆战舰单对单能把大顺的快速巡航舰打出屎来、而大顺一艘110炮的战舰都没有。
这或许可能是事实,但即便是,也是毫无意义的事实。大顺在欧洲战场唯一可能参与的陆战,也就是直布罗陀攻城战;而大顺的巡航舰也压根不可能去打英国的战列舰,只会在加勒比海到处抓船。
这就是大顺的军改思路和避开屠龙之技的战术体系特化。
于是,前几天行军如同乌龟、优势兵力展开却依旧像是防守反击乌龟阵的大顺军队,一旦爆发出其真正的优势,第一波攻击就撕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