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九章 三战定印度(五)

挖出来。”

    下面拿着铁镐的士兵笑道:“挖坑也比让咱们去冲堡要强。我宁可挖坑,  或者回去填土。”

    旁边的军官骂道:“扯淡,你要是想去填土,自去便是。看你要不要这么高的军饷。快挖!”

    虽然他们属于广义上的掷弹兵,  但毕竟正规叫法叫战斗工兵。掷弹和站在斜坡上打最恶心的战斗,是他们的本行;到处挖坑,用炸药、挖地道,也是他们的本行。

    既然冲到了凸角堡后,没有选择继续沿着学名“中堤”、也就可以理解成城门堡之间的城墙,让这些战斗工兵继续发动进攻,夺取其余的凸角堡。

    那么他们作为掷弹兵的使命,在冲上斜坡斜堤之后,就算是完成了。

    剩下的使命,就是打炮眼,把斜堤、壕沟和凸角堡这段地方炸开一条通路,平整之后把大炮拉上来。

    训练多年,这些士兵可能会在战斗中懵逼,但一旦冷静下来,铅弹和炮弹不是在耳边嗖嗖乱飞的时候,他们还是很容易明白自己在干什么、这么干有什么目的。

    二狗的幸灾乐祸,是说到时候炸起来容易、挖起来难。他们这些战斗工兵负责炸,等着日后这堡垒还得自己用,到时候就又得把炸了地方补回去。

    而且,很可能在补完之后,还得继续加固,在原本的基础上继续扩建。

    毕竟,圣乔治堡,只是英国在南印度地区防御最好的棱堡。而并不是一个理论上的完全体棱堡。

    理论上的完全体棱堡,是立体分层的,内部不是空心的有空地的,而是层层叠叠的像是个多层蛋糕一样的结构。

    理论上,应该还有几個高度更高一些、但不要太高的主堡,在凸角堡的后面,也就是棱堡的中心部位。

    在主堡上也要部署火炮和射击孔,从而让千辛万苦夺下凸角堡的队伍,依旧受到高处火力的射击,从而无法集结队伍。

    只能以少量的部队,沿着中堤墙,继续冲击,直到彻底拿下主堡,才算是真正破坏了棱堡的全部防御体系。

    但显然,那样的棱堡造价实在太高,英国此前在印度的投入,实在不足以支撑起这样理论上的完全体棱堡。

    而这座在李自成、张献忠还在和洪承畴打仗时候就建起来了根基的棱堡,显然走的是类似春秋之前武装殖民的“城”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的军事堡垒。

    内部需要用空地做仓库、殖民政府、财会机关。

    相对于中国意义上的“城”的概念,小了些,里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