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二章 开战(十)

小钱?

    这种空口争辩没啥用,最后还得上军舰、列兵,大炮。谁的军舰多,谁就适合搓羊毛;军舰少的那个,适合养羊。

    刘钰之前的欧洲之行,到处兜售自由贸易理念,配上他在启蒙主义者里的“理性学者”的身份,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最起码,此时法国的显学,重农主义,肯定是在舆论上给大顺以极大的支持。重农主义和种地无关,其核心思想是只收农业税,免除任何形式的工商税。

    还有就是资本势力的此消彼长,这一次法国在印度战败,法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东损失惨重。

    而之前一直没机会上车的资本,眼红已久,此时当然是盼着大顺直接把货运到法国,交了关税之后,由他们控制东方贸易品在法国和其殖民地的销售。

    这和瑞典的情况还不一样。瑞典没有广阔的内部市场,大顺与瑞典的合作,说的好听点是贸易,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欧洲最大的走私集团。

    也就是英国议会关于“西印度蜜糖法案”议会争论中的那句“北欧工业品将倾销殖民地”的源头——北欧自己有个吊毛的工业品,倒是有两个超大号的和印度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东印度公司。

    瑞典那百十万人口养不起买办集团,只能养得起专业走私贩子;法国的内部市场可是极为广阔,很能养得起一支专业的买办集团。

    而且,如果法国征收对大顺贸易品的正常关税,只要买的足够多,确实可以达成“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效果。

    这样,法国就可以取消对贵族和特权阶层征收的“全面二十分之一税”了,这笔税款,完全可以由关税取代。

    这是一个能让启蒙主义者、特权阶层、巴黎高等法院、金融资本都高兴的提议。

    只要不把那些生产者、羊毛工人、纺织工、陶工等看成是人民,那么这个提议,就是一个对“全体法兰西人民”都有利的提议。

    当然,此时大顺趁着欧洲的中国热和启蒙运动,还披着一个“理性主义者的理想国”、“迷信的无神论之国”、“道德与法律之国”的大氅披风,哪怕是这种很务实的谈判,大顺使节团的人也要照本宣科地讲这些大道理。

    因为,就法国这情况,早晚这些谈判的东西都要露出去,所以要谈也必须要起着高调谈。

    要起高调,那就要避开谈大顺自己的利益,而是要给法国足够的台阶,让法国人看到谈判文本,也觉得大顺这边是真有“理想”的。

    大顺使节团这边将早已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