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六章 开战(四)



    基本上,在东亚海域,大顺的战列舰,卵用没有,基本用不上。这个和天朝上国的自傲,真没啥关系,在“天下”范围内,是真的用不上。

    所有的战列舰,当初就是为了欧洲决战强行建造的,一切都是以一个超然于朝臣之上的意识而强制决定的。

    所以,相对来说,这种看似没啥用的战列舰,大顺建造的数量相对不多。

    而大顺最多的,是巡航舰,因为大顺要控制南洋地区的贸易、要整天和那群蹲在苏禄地区朝着大顺发吉哈德的海盗作战、要巡视日本朝鲜、要查办走私、还要不时发动对南洋小国的威胁和侵略,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速度快、不臃肿的巡航舰。

    再一个,便是各色的武装商船,和大批量的优质水手、和超额的海军军官人才储备。这些大顺还真不缺。

    这些武装商船,都有远航能力。

    因为大顺的公司体制,是垄断专营式的皇权特许,而哪怕是去日本的东洋贸易公司,在特权条款中,也是逼着他们造远洋船的。

    造那种廉价的、便宜的、无法远航的硬帆船?这样成本更低,利润更高?

    不行。

    要么放弃垄断专营权,要么踏踏实实地履行转型权里规定的军事义务。

    你不想干,有的是人排队等着。

    干,就得接受垄断专营权的附加条件;不干,滚。

    自由贸易拼的是成本、拼谁的船皮薄馅大如马车夫的荷兰船,但对不起,大顺朝廷不允许拼成本,就是逼着公司哪怕从威海去趟朝鲜,也得造有远洋能力的大型软帆船。

    这是刘钰当年折腾日本贸易时候,就定下的规矩。

    这几年规矩还算松了,最开始的时候,别忘了,还有承担培养水手的军事义务呢。

    因为刘钰很清楚,可以放开对日本的自由贸易,取消垄断专营权。但在欧洲问题解决之前,一旦放开,就没有人会去造标准的、必须正规造船厂出的远航船了,因为成本高,木料用的多。

    这些二十年前就开始的布局,现在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使得大顺拥有足够的储备吨位、合格水手、以及过多饱和的海军军官。严格的专营垄断制度,使得所有专营公司,包括运漕米的海运公司的船长,都是靖海宫毕业。

    的确,如果当初选择让他们自由去搞,这些商人获得的利益会更多、利润率更高。但打仗的时候,一群只能跑日本的船,指望着他们去参与这场在大西洋的绞袭战?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