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九章 轮台之思(五)

苏,再让刘钰搞一波山东?

    其实,这已经有点超越皇帝的内外之分的底线了。

    或许皇帝其实并不是刘钰想的那么黑暗,但实际上,那个最黑暗的想法,恰恰就是可行的、可控的、最有利于皇权的手段。

    现在的情况,则是皇帝怎么想的,于此时不需要深究了。

    现在是私下里召见的谈话,刘钰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算是直接公开了。

    这句话的背后,就是上千万人口可能遇到的灾难,和山东数万平方里将可能漫灌而影响日后山东几十年的水利农田稳定。

    以及,山东这几年的粮食价格,一直在涨,这已经不能用“丰收则粮贱、歉收则粮贵”来解释了——这种解释,建立在山东1000万人口、7000万耕地的基础上;而现在两千多万人口,耕地并没有增加多少,再这么解释那就真是刻舟求剑了。

    有些话,私下里怎么说,都行。

    但一旦拿到外面、拿到朝堂上公开放炮,事儿很可能就难以收场。

    到时候,办,还是不办,那就要牵扯更多的问题了。

    无论是办,还是不办,真要是在朝堂上公开了谈,无论是办还是不办,那都要面临数不尽的扯淡和麻烦。

    这可不只是地方节度使之间要为地方趋利避害这么简单,还涉及到一个“实学派”为了松苏要把黄河扔给山东这样的类似说辞,真要争起来,只怕很多东西就压不住了。

    所以皇帝也不可能一口回绝,直接告诉刘钰,不行。

    回绝简单。

    可怎么确保就没有不怕死的,把这件事闹大?真闹大了,到时候逼出来类似立“生死状”之类的闹剧,那就更难看了——谁敢说黄河一定不会决口?赌什么?赌头?赌全家?

    再说刘钰既是敢承担这件事,在皇帝看来,那也真的是奔着死去的。死都不怕了,身后被戳脊梁骨都不怕了的这种滚刀肉,真犟起来,也是难受。

    当然,只要不直接回绝、以及刘钰非要闹大,那么这件事就不能算是刘钰倒逼朝廷做事。

    终究,还是要看皇帝的态度,以及假设不允许的情况下刘钰会怎么办。

    皇帝想了想,问道:“测绘、民夫、征地之类的事,先不提。除这些事外,卿以为,要怎么办?”

    刘钰忙道:“回陛下。募集民间商贾之资,先修铁路。由胶东起,至济南,转济宁、兖州府。”

    “若要大修黄河,则大清河、小清河之水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