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轮台之思(三)

口后的黄泛区概念——已然是一片四面皆围的死地。

    按照刘钰设想的花钱移民的构想,这需要大约至少三五亿两、甚至更多的钱,才能解决。毕竟还涉及到几千万亩的耕地,挖黄河的河道,  必然是最好的耕地区,  因为黄河不能穿山越岭加爬坡,水往低处流嘛。

    并且其中必然夹杂着反抗、混乱、以及即便做了也未必能成。

    而如果皇帝真要搞点反人类的办法,那只能说,成本确实大大降低。

    水一冲,死一波、杀一波。北以黄河新河道为壑、西以铁路为墙、南以富裕乡绅防止灾民南下为忠、东以大海为弱水。

    到时候,不但迁徙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少了许多迁徙的怨气,顺带还能重新分配土地。

    甚至,完全有可能在大量迁民之后,于黄泛区搞中唐均田制,打造成为皇权的新堡垒,极大地增强皇权的力量。

    并且,在铁路出现之后,以及大顺的财政状况,这种想法,是真的有可行性的……

    而且,不论是难度,还是对天下结构稳定的破坏,都比刘钰一开始以为皇帝要搞的那种轮台诏的手段,简单多了、影响也小得多。

    虽然不知道皇帝是不是真这么想的,可听着皇帝说的那些话,刘钰总感觉味儿很是不对,着实很慌。

    于是乎,在皇帝听来,刘钰的这番话,让皇帝略微有些诧异。

    就刘钰在阜宁、苏北等地的手段来看,怎么看刘钰都是个激进的变法派。

    皇帝万万没想到,刘钰竟然说出来一个相对来说最为保守、最为温和的办法。

    虽然这个内部的保守、温和,是以激进的对外扩张为基础的。

    说温和,那自不必提,确实温和。

    说保守,因为刘钰的这个想法,完全避开了改变黄河可能泛滥去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是否要改变的方向。并且,显然是以维系现有一切制度为基础的迁民计划。

    皇帝相信以刘钰为首的枢密院那群人,对于外部世界的判断,那里集中了大顺对外部世界最了解的一群人。

    而且既然刘钰说五年之内能够解决很多问题,皇帝鉴于之前的信任,也相信五年之后,财政收入翻一番颇有可能。

    只是刘钰把问题直接引向了黄河问题,让皇帝有些诧异。

    不提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的黄河问题,就是一滩屎,指不定哪天炸了,谁挨得近谁就得黏一身。

    庙堂边缘、江湖深处,喊着解决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