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莫道前路无知己

是失败了。

    因为这个方向,虽然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还很暖人,但是它的立意本身就是错的!

    任何一个创作者都不能怀着‘为了观众’而码字的念头。

    这个念头细想之后,极其龌龊。

    拿我自己举例子,我去年有段时间,就是听从这些话,怀着为书友码字这种想法,坚持每日强行4000字的,为了大伙码字,相对应的,每次发完一章,我就忍不住去看书评,一旦看到鼓励的书评,就像打鸡血一样,可是一旦看到负面的书评,哪怕是指出我最近写的水,看完后,我也会心里有些不舒服。

    然后这种不舒服慢慢积累,当有一天看见某个戳中疼点的负面评论,立马就能点燃,心态爆炸。

    心态炸后的我会想:我明明是为了兄弟们码字的,为什么大伙不体谅一下我的难处?宽容一下我呢?我是为了大伙码字呀,奉献呢!

    大伙发现问题所在了吗?

    一个心怀‘为了他人创作’观念的写手,会为自己的任何错误第一时间找寻借口,对读者中的批评者怀有怨念,总是抱怨读者不够理解他:他是为大伙码字奉献的,是自我牺牲,不该被委屈误会。

    ‘为他人创作’,一旦怀有这种施舍似的龌龊观念,那么稍有不顺,写手就会把错误推到读者身上,随之而来的就是摆烂,或者故意喂毒,自毁似的伤害读者。

    这种怨念不是一个艺术创作者该有的。

    因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本身就是为人类犯错的,是自愿的,甚至甘之如饴,是为荣耀。

    因为只要是艺术领域的作品,就存在一个永恒的悖论:即使是大师也永远不可能创作出完美无缺的艺术品!

    因为只要是艺术,在千面千人的眼里,就有千万种角度的评判,它不可能完美无缺,总有人能从某个角度不喜欢它。

    而让一个艺术品有永恒的艺术价值的不是它的那些完美无缺的优点,而是它展现了这一个奇特的‘方向’,这个方向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甚至引发争论。

    这个奇特的方向或许是错误的,但是艺术创作者的这种试错,却是推动了艺术的进步,为‘完美的艺术’本身排除了一个不太正确的选项,更进一步。

    从这个角度想,一个创作者的使命绝对不是为了大众而创作,而是无比认真的去‘犯错’。

    那么这是否说明,创作者会因为意识到自身试错的‘无用功’,而感到虚无与荒诞,打击热情?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