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然后在后世“三八线”附近与日军相持。
按照朝司的部署,主要是张汉卿的设想,中国军队依险据守,和日本军队在这里相持,最终达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目的:以战迫和。
控制临津江,依江水之利,与开城之后援,就立于不败之地。从日本国内出发的陆军和人民军的援军大抵在同一起点上,相对而言,人民军的后勤还占了点优势。只要卯足了劲,就让这里成为中日两国消耗战的前线。中国耗得起,已经占了优势,也值得这样做。
如果日本政|府不愿意和或者有大打的趋势,中国军队可以直冲汉城去“教训”一下它。汉城被汉江一分为二,江北的日军有背水一战的勇气?在张汉卿的想法里,即使占领汉城,也要留一点地方给日军,让它欲罢不能。
这样,守无可守,退无可退,战场主动权就掌握在中国手里。这时候再以外交的威力,和日本政|府签定一个和平协议,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对于汉城的街道,一览平川的开城之南才是坦克的好战场,守住这里,人民军就可以安然享受此次入朝的胜利果实,并可以稳定战线,消化胜利果实。
战争不是一种功业,而是结束苦难的手段。
可是吉兴认为自己的实力足以拿下汉城。打完汉城便以防守为主,隔江而向,要比控制临津江更有优势。估计朝鲜将再无大的战事,这最后一份功劳不要就太可惜了。毕竟,自李鸿章撤出朝鲜外,中国军队是第一次再次踏入汉城,他和第3军要名载青史的。
狡猾的第1师团在进入阵地的当天就与朝鲜第1独立守备队一道,拆除了从汶山到汉城的铁轨。而这个时候的汉江沿岸,道路泥泞难走,卡车无法通行,这就意味着第3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及时跟上步兵的脚步。
吉兴不怕。
100师用大刀都能获得万岁师的好名声,我们好歹还有些团属山炮、野炮在。我们这样困难,日军不是更困难?他们还是急急忙忙赶来的!
可是他没计算下已经歇息一周的日军能够利用京釜线所能提供的运力达成的后勤能力。战争开始后日本就已经开始了在朝鲜半岛的总动员,从釜山港开出的列车全部被征用,正满负荷地向汉城方向运输军用物资。
一场阴谋在逼近。
日本人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民族。在上两个阶段日本军队吃到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大亏后迅速发现了问题,这也是他们坐视残败的第6师与第19师团全军覆灭而不急于与人民军决战的原因
按照朝司的部署,主要是张汉卿的设想,中国军队依险据守,和日本军队在这里相持,最终达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目的:以战迫和。
控制临津江,依江水之利,与开城之后援,就立于不败之地。从日本国内出发的陆军和人民军的援军大抵在同一起点上,相对而言,人民军的后勤还占了点优势。只要卯足了劲,就让这里成为中日两国消耗战的前线。中国耗得起,已经占了优势,也值得这样做。
如果日本政|府不愿意和或者有大打的趋势,中国军队可以直冲汉城去“教训”一下它。汉城被汉江一分为二,江北的日军有背水一战的勇气?在张汉卿的想法里,即使占领汉城,也要留一点地方给日军,让它欲罢不能。
这样,守无可守,退无可退,战场主动权就掌握在中国手里。这时候再以外交的威力,和日本政|府签定一个和平协议,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对于汉城的街道,一览平川的开城之南才是坦克的好战场,守住这里,人民军就可以安然享受此次入朝的胜利果实,并可以稳定战线,消化胜利果实。
战争不是一种功业,而是结束苦难的手段。
可是吉兴认为自己的实力足以拿下汉城。打完汉城便以防守为主,隔江而向,要比控制临津江更有优势。估计朝鲜将再无大的战事,这最后一份功劳不要就太可惜了。毕竟,自李鸿章撤出朝鲜外,中国军队是第一次再次踏入汉城,他和第3军要名载青史的。
狡猾的第1师团在进入阵地的当天就与朝鲜第1独立守备队一道,拆除了从汶山到汉城的铁轨。而这个时候的汉江沿岸,道路泥泞难走,卡车无法通行,这就意味着第3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及时跟上步兵的脚步。
吉兴不怕。
100师用大刀都能获得万岁师的好名声,我们好歹还有些团属山炮、野炮在。我们这样困难,日军不是更困难?他们还是急急忙忙赶来的!
可是他没计算下已经歇息一周的日军能够利用京釜线所能提供的运力达成的后勤能力。战争开始后日本就已经开始了在朝鲜半岛的总动员,从釜山港开出的列车全部被征用,正满负荷地向汉城方向运输军用物资。
一场阴谋在逼近。
日本人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民族。在上两个阶段日本军队吃到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大亏后迅速发现了问题,这也是他们坐视残败的第6师与第19师团全军覆灭而不急于与人民军决战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