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62章 击毙是最好的尊重

军要冒着被袭伤的危险。

    反正现在国际上还没有针对战俘地位的公约,何况伤兵虽然已部分丧失作战能力,但仍能对人民军形成致命伤害。人家是要死战到底的,又何必强求反而会让自己人伤亡呢?

    此外对方的誓死不降也会给己方军队一个强烈的认识:一旦单方面地被俘虏,不会有好果子吃,可以在战斗中激发原始的血性,反正是个死。

    所以,人民军总部特别下了这样一道命令:“不用特意抓获俘虏,以成全日军的殉死,作为尊重对手最后意志的体现!”

    因此,关东州战场上日军的被俘人数极少,战后统计,全部被俘人员都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重伤员,这是题外话。

    幸亏作战之初,日军的重型武器战场已经被人民军空军重点“扫荡“过了,人民军减少了许多损失。再加上坦克部队“神出鬼没”地一打,日军大部队迅速被切割成数十块。从大局来看,优势已经在人民军一边。

    张汉卿之前对人民军将领们的培训凑了效:对日军作战,就要尽可能地寻机与日军孤立无援的部队作战。一般人都知道对敌人要实行分割围歼的常识,共×党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一般都可以比较轻易地做到这一点,哪怕是对他的主力部队,也不难做到。

    但是对日军就很难。

    前面已说过,日军不仅单兵作战能力很强,而且部队之间的协同配合也很好,不管是步炮配合,还是小范围的组、班(曹)、小队的内部配合,都是训练有素的。

    即使主力已被分割的战场,一旦人民军与日军作战,几乎每次都可以看到:对方部队一旦遇袭击,都能迅速展开,并以最快的动作,形成单兵之间的交叉火力掩护,和步炮之间的相互掩护。

    而一旦日军形成了战场配合,就基本上没有了射击死角,再要穿插分割他,难度就非常大了,有时侯甚至是做不到的。

    所以战后总结,对日军作战,须要以极大的突然性对其发起袭击,进而做快速分割,以避其形成战场协同。

    关东州之战中日本兵陷入不利于己的局面,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日军早期作战比较顺利,从来没有在东北大陆碰到这样一支有极强战斗力的主力部队,有点麻痹大意;

    二就是因为人民军发起袭击非常突然,战场穿插又极其迅速;

    三是人民军装备远超日军,所以会很快被分割为一个个的孤立单元;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人民军人多。正所谓“好虎难架一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