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企业中的中国人纷纷离职转入国有企业,使日本在东北的企业遇到了第一次“用工荒”。
随着中华民国政|府对东北矿业的控制和对日本企业的束缚越来越紧,使得日本在东北扩大再生产困难重重。京佳线的开通,不但分流了南满铁路的客货运量,使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大大降低,还使得日本国内对华政策有了些微的转变。
众所周知,自1924年起,为摆脱经济困境,日本原外相推行与英、美妥协的“协调外交”和对华尽量避免武力的经济侵略政策。
因为中国国家力量的增强,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也在同步增长,就是在今年,著名的诗人闻一多写下了他著名的《七子之歌》。对日本,向中国民众发出了索回日据关东州的呼喊: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中国民众的“不友好”表现与中国政|府的日渐强硬态度,使日本继续推行延续近一个世纪的“大陆政策”变得渐渐虚幻起来:日本一直视东亚大陆为其生命线,本来想通过朝鲜这块跳板,融合中国东北、内蒙古东部,成立亲日的满蒙政|府 (历史上也是这么干的),利用其资源,为支持日本的扩张打下基础。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近代工业化国家之路,“日本四面环海,若以海军进攻,则易攻难守。若甘处岛国之境,则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如要在大陆获得领土,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由此可见,日本对大陆的向往一直根深蒂固。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签订的《马关条约》,光战争赔款就有
随着中华民国政|府对东北矿业的控制和对日本企业的束缚越来越紧,使得日本在东北扩大再生产困难重重。京佳线的开通,不但分流了南满铁路的客货运量,使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大大降低,还使得日本国内对华政策有了些微的转变。
众所周知,自1924年起,为摆脱经济困境,日本原外相推行与英、美妥协的“协调外交”和对华尽量避免武力的经济侵略政策。
因为中国国家力量的增强,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也在同步增长,就是在今年,著名的诗人闻一多写下了他著名的《七子之歌》。对日本,向中国民众发出了索回日据关东州的呼喊: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中国民众的“不友好”表现与中国政|府的日渐强硬态度,使日本继续推行延续近一个世纪的“大陆政策”变得渐渐虚幻起来:日本一直视东亚大陆为其生命线,本来想通过朝鲜这块跳板,融合中国东北、内蒙古东部,成立亲日的满蒙政|府 (历史上也是这么干的),利用其资源,为支持日本的扩张打下基础。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近代工业化国家之路,“日本四面环海,若以海军进攻,则易攻难守。若甘处岛国之境,则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如要在大陆获得领土,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由此可见,日本对大陆的向往一直根深蒂固。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签订的《马关条约》,光战争赔款就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