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2章 翻天覆地的变化

装备技术水平其实并不高,主要是因工业水平落后于美英苏等国,战前其军工生产就实行“重点主义”,在飞机、舰艇方面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地面装备则放在次要发展位置。

    1939年夏,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与朱可夫指挥的苏军交锋,其落后的陆战武器抵挡不住机械化部队,第6军大败,阵亡 1.8万人(死亡数为苏军三倍)。

    此后日本陆军虽提出改进陆军装备,却因太平洋战争期间实行保障海空的“超重点主义”,仍无力兼顾。

    当年数量大大少于国民党军的日本陆军能用性能并不占优势的装备在中国横行,重要原因在于其系统化程度高。

    历史上的“八一三”抗战之初,中国的火力还能部分压制日军。然而与蒋介石政权关系密切的希特勒因顾虑盟友日本的抗议,在弹药供应方面故意拖延,结果国民党中|央军在对日全面作战一两个月后便感到弹药不足,装备型号的杂乱也给组织火力造成困难。

    当时中日两军阵地交战时间一长,日方便能靠较好的武器配系和弹药供应充足,在火力上明显占优势。

    淞沪抗战时期有人总结:交战第一个月,中国四个德械师可抵挡日军一个师团;到第三个月,六个德械师也抵挡不住日军一个师团了。

    不过今非昔比,中国现有的条件使得陆军首先迈入制式化成为可能和必要。

    不像以前少炮的时代,不管好坏先有了再说,那时根本不会挑剔来的是英制还是公制,只要炮弹能打出去就行。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后,手里家伙多起来,就可以把各个部队杂乱的火炮合并归类,并有步骤地淘汰落伍、冷门(如日本炮)的山炮,把俄制与英制或公制的火炮单独列编。

    人民军陆军数量庞大,制式化可以减轻后勤、装备、训练以及指挥上的麻烦。

    在国家财源日渐充裕的人民党|领导下,人民军陆军的配置已非正史上所能比:以一个标准陆军师与日军的一个甲种师团的配置来比较,日军地面重武器数量多于中国军队,性能却并不占优势。

    日军一个甲种师团支援火炮有24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12门75毫米加农炮 (亦即野炮)和24门三八式70毫米步兵炮共60门火炮,性能却不及同期中国购买并改造的美、苏、德、捷克等国产品。

    而中国的师属炮兵团起先是拥有54门75MM山炮,普及后陆续进行了提升,但总数仍为54门。

    中国军队的山炮口径原先以75毫米居多,以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