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0章 海空之争

五年之后,当我们缓过这股劲之后,海军的投入会有巨大的增长,我要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理想从没磨灭!”

    也只能如此了,好在海军的经费虽然不过空军的半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军就从此被冷落一旁了,在张汉卿心中,强大的海军依然是中国强盛起来的标志之一。无论当前中国的海军力量是如何的弱,一支存在的海军舰队是必要的。

    正如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总结道,一支未知的舰队,“只要存在,即使是弱小的,对于敌方各种或多或少的公开利益来说,也是一个永恒的威胁。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遭到打击,而不得不限制自己的行动,直到这支舰队被摧毁或者制服为止。”

    在后世,只有海军是国际性的兵种,担负着访问示好、拓充海外利益的首选,公认的“流动国土”。

    后世要不是海军力量的薄弱,中国南海群岛怎能让沿海东盟宵小猖狂?宝岛台湾又怎能长期游离于国门之外、让心腹之门洞开?中国又怎会花大价钱连续购买了4艘明知道很快就要被淘汰但仍不得不济燃眉之急的“现代级”驱逐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是这前后似乎有些颠倒了。

    自从甲午之战起,中国的海军形象就在世人面前一落千丈,其力量的发展也来了个大踏步的后退。摆在建设中的海军面前的是:中国海军到底是要走巨舰大炮的路线、勇于赶超英美日列强,还是另辟捷径,打所谓的“不对称战争”?来自后世的张汉卿明智地选择了后者。

    很简单,现在中国的形势与后世的解放初期如出一辙:缺少建造大舰的机器、设备、人才。

    远的不说,即使以中国陆军引进德国的最先进的105MM克虏伯大炮为例,中国集全国各大兵工厂之力,所仿制的质量仍远逊于原厂,平均260发即需换炮筒,而德国工厂则可以轻松控制在500发左右,可见中国目前国家军事工业水平之低。

    此外,以中国工业水平,就是这种粗糙的仿制,全国只有老底子的沈阳兵工厂勉强可以做些少量的展览品,全军普及?想象力太丰富了。

    更别说作为二、三十年代海上的巨无霸----战列舰了,稍大些的,以举世闻名的“大和号”来说,仅其舰炮的口径便是现在的中国所远远不能望其项背的。

    光是种种目前以中国军工水平绝对不敢想象的各色大炮就够国人羡慕的了,更不用谈那七万吨的排量,张汉卿穿越前不久中国才能老|毛子那里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弄回来一艘半成品“瓦良格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