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5章 德国的愤怒是中国的福音

是符合当时世界第一列强英国的最高利益的,进而,英国后来一直对德执行绥靖政策也就可以理解了。从这一点来说,希特勒敏捷地抓住这个机会争鼎并能够进一步壮大和形成二战初期巨无霸局面,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不过现在与中国密切的合作中,他们从中国身上找到了灵光。

    中国的庚子赔款在张作霖政|府上台之后就没有付过,后来经过一系列斗争,后继部分以投入教育的方式反哺给中国,算是国家的一次重大胜利。德国有没有什么办法如法炮制呢?

    张汉卿是德国人民的老朋友了,为朋友分忧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在和德国大使会谈时只用一个浅显的暗示就让困扰德国政|府很长时间的经济问题豁然开朗,他的办法是继续用货币贬值的办法“赖账”。

    德国政|府中历来不乏世界级的战略家。在敏感地觉察到民意和20世纪世界政局可能的变化后,德国上下存在着一个观念:“道威斯计划”是战胜国套在德国头上的一根缰绳,陪着它玩,德国永远不会再次崛起!

    事实上德国之前已经在做了,只是当时是无心的。现在,有张汉卿支招,它们能把这个办法用到极致。

    工业品、粮食都要作为赔款或者美国贷款利息的一部分交出去,德国在工业繁荣的表象之下其实是虚弱的国内消费水准,颇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

    “道威斯计划”只是尽可能地给德国政|府和德国人民一个生存的空间,而想源源不断地攫走大部分的利润。怎么把好处留在国内呢?

    张汉卿有办法。

    他在不久后和德国副总理率领的经贸代表团座谈时委婉地提醒说,中国准备了一个庞大的基础经济建设,将会把大量的资金用于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等设施上。

    它的好处是可以稳健又长期地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并解决就业问题,缺点是短期内无法有相应的收益。

    唯恐我们的德国客人听不懂他的言外之意,他还特意强调说:“这些东西既实用又搬不走,资金链还不敢断,否则将血本无归。因此要和德国朋友好好筹划,吸取经验。”

    德国的基础建设要比中国强太多了,对它的作用也深有体会。以铁路运输为例,在1914年,德军在西线利用13条铁路仅在10天内将160万军队运送完毕。凭借鲁尔工业区的无数厂矿企业,德国能在两线坚持数年的战争,并几乎在东线打垮了庞大的俄国。

    当然他们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