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章 少年人有朝气

没有涉猎。这样的结果是他能够提(天)纲(马)挈(行)领(空)地“解释”民国革命运动的怪现状,却无法在基础思想方面有任何的作用,正所谓眼高手低。

    好在吴家象、朱光沐都是后来一时人杰。吴家象做事严谨,正史上人称“东北才子”,又是北大理学学士,后来做到东北大学总务长、奉天督军署秘书长。当他对张汉卿的建党学说感兴趣之后,便很努力地为这个党的理论筑基。

    朱光沐是法学专业,更能从法律角度让这个理论更加严谨。而且他有一种很可贵的品质,就是不拘泥于俗套,用各种方式解释张汉卿的逻辑并见诸文字。

    让他们极为佩服的张汉卿身体力行,也罕见地钻进了北大图书馆,而且经常是一天,比后世的学校生涯都热切,倒让朱、吴两人啧啧生奇。看不出,这位少将军对书本还是很热爱的,所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年纪轻轻却能够拥有如此高度的眼界。

    他们看到了一半。张汉卿看书,多是留意那些当代的名人轶事,以此来唤回他在前世对于民国人物的印象。做大事需要有一批拥趸,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很多即将站在舞台中|央的人物都在焦急地等待出场。他没有时间细细识别这些人的能力与政治信仰,也不可能通过慢慢接触来考察这些人的可用程度,只有凭借脑中仅存的记忆来判断。也许,等他再融入一段时间,才会更精准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吧。

    有时张汉卿也会问起朱、吴两人对这个时代名人们的看法,以加深他的理解。相比较吴家象,朱光沐虽然年龄稍轻,却对很多人物都有了解。不但如此,他还能挖出这些人身后的背景,这使张汉卿受益匪浅。

    当然吴家象的稳重也是张汉卿欣赏的,建党这么大的事,总先要拿捏个章程吧?目标、方针、细则,哪个都需要细细思量,这些细节的事,就交给稳重的吴家象来做,然后自己再做前瞻性的修改,当然还是吴家象执笔。

    在北大未命名为“未名湖”的湖边,在张汉卿在京的那座普通的四合院里,经常可以看到三位年轻的身影在激烈而又诚挚地讨论着什么。有时候蔡锷也会加入,用他的人生智慧给予一些独到的建议或意见。历史永远记载,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中国诞生了一本叫做《中国人民党党章》的小册子,注定一正式面世就会石破天惊!风云雷动!

    在三个人忙碌的这个月里,外边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老袁已经被愈来愈激昂的劝进激发了斗志,决意高调推进,他也根本不记得张汉卿这么点小事了。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