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他又想靠夺回东都洛阳来摆脱自己的政治失误所犯下的历史骂名,然后重新从叛军手上取回大运河的控制权,缓解中原被半封锁后日益紧张的物资供应压力,减小叛乱造成的损失。唐玄宗很快就为自己的意气用事付出了代价。首先是这二十万勤王大军中了埋伏全军覆没。紧接着潼关失守,主帅哥舒翰被俘,最后就连首都长安也跟着沦陷了。郭子仪的朔方军等各大平叛部队半年来在北方所取得的战果以及叛军占领区内的民间反抗势力所做的种种努力都因此而前功尽弃。于是乎原本已经开始从内部动摇的叛乱也就彻底失控了。这些虽然是安禄山叛唐前无法掌控的偶然变数,但是毫无疑问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他不仅借此扭转了颓势,还迅速扩大了胜利成果,对面的唐玄宗则因此名誉扫地。
事到如今,古稀之年的老皇帝再也无法承担最高统帅的责任。这个执政四十多年的盛世君主如今只给被迫抛弃首都数以百万计的百姓落荒而逃。此时成了孤家寡人的唐玄宗仿佛大梦初醒,终于冷静下来重新变得清醒。杨国忠在撤出长安前曾请示唐玄宗批准焚毁国库所有金银珠宝,但是唐玄宗却以叛军不能获利于国库必定取偿于百姓为由,否决了杨国忠的建议,并且还将国库封存好以便叛军接收。表面上看是唐玄宗装模作样妇人之仁,然而由安禄山领导的叛军将领们可不是什么知足的良犬,而是就像安禄山本人一样是喂不饱的恶狼,得到国库就会放过百姓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唐玄宗把金银珠宝交给叛军,实际上有寄希望于金银珠宝这类难以分赃均匀的东西能激化叛军将领彼此间,以及下属上级之间的矛盾的打算。并且绝大多数投身叛变的兵士,尤其是安禄山雇佣的少数部落士兵,多是为了求得一笔横财。他们得到了国库的宝物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便失去了战斗的动力,果然顾不上去拦截唐玄宗了。这不仅为唐玄宗出逃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也为帝国重振旗鼓以便二次反击求得一丝喘息之机。可见唐玄宗在负面情绪的支配下把一手好牌打烂以至于自食其果后,走到这一步终于是恢复了神智,但为时已晚,他终究还是难逃众叛亲离的下场,以至于连杨贵妃的性命也保不住了。当太子也趁乱称帝后,唐玄宗唯一能将功补过的也就只有干干脆脆的让位于太子,毫无保留的移交一切权力,以避免内耗了。
关于让位一词,我打算写的清楚一点,太子李亨是趁着唐玄宗权威下降和一发不可收拾的叛乱而趁机称帝的,但这和发动兵变直截了当的抢班夺权还不太一样,此时实际上是有两个皇帝并存,而究竟是拥护老皇帝的合法
事到如今,古稀之年的老皇帝再也无法承担最高统帅的责任。这个执政四十多年的盛世君主如今只给被迫抛弃首都数以百万计的百姓落荒而逃。此时成了孤家寡人的唐玄宗仿佛大梦初醒,终于冷静下来重新变得清醒。杨国忠在撤出长安前曾请示唐玄宗批准焚毁国库所有金银珠宝,但是唐玄宗却以叛军不能获利于国库必定取偿于百姓为由,否决了杨国忠的建议,并且还将国库封存好以便叛军接收。表面上看是唐玄宗装模作样妇人之仁,然而由安禄山领导的叛军将领们可不是什么知足的良犬,而是就像安禄山本人一样是喂不饱的恶狼,得到国库就会放过百姓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唐玄宗把金银珠宝交给叛军,实际上有寄希望于金银珠宝这类难以分赃均匀的东西能激化叛军将领彼此间,以及下属上级之间的矛盾的打算。并且绝大多数投身叛变的兵士,尤其是安禄山雇佣的少数部落士兵,多是为了求得一笔横财。他们得到了国库的宝物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便失去了战斗的动力,果然顾不上去拦截唐玄宗了。这不仅为唐玄宗出逃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也为帝国重振旗鼓以便二次反击求得一丝喘息之机。可见唐玄宗在负面情绪的支配下把一手好牌打烂以至于自食其果后,走到这一步终于是恢复了神智,但为时已晚,他终究还是难逃众叛亲离的下场,以至于连杨贵妃的性命也保不住了。当太子也趁乱称帝后,唐玄宗唯一能将功补过的也就只有干干脆脆的让位于太子,毫无保留的移交一切权力,以避免内耗了。
关于让位一词,我打算写的清楚一点,太子李亨是趁着唐玄宗权威下降和一发不可收拾的叛乱而趁机称帝的,但这和发动兵变直截了当的抢班夺权还不太一样,此时实际上是有两个皇帝并存,而究竟是拥护老皇帝的合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