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37 效率14%!Y系列材料未来可期(求订阅)

够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还能满足公司提出的各项要求。

    换言之,这个组长的经验必须要丰富,也就是前期的积累要足,担得起组长这个名头。

    不然如果是混子博士,光有学位,没什么技术的话,很容易被发现。

    这也和现在高校的科研体系类似,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学生做科研,导师基本上不会自己做科研,只要有科研产出就可以。

    许秋汇报了接下来基于叠层器件、PTQ系列给体和Y系列受体的具体合成路线和展望。

    模拟实验室中,Y系列受体已经迭代了三次,根据今天的最新结果,新开发出来的Y3受体,器件性能可以稳定达到14%以上,最高值为14.19%,超过了当下有机光伏领域的效率世界纪录,再次大大的向前迈了的一步。

    不仅如此,Y系列受体的优化空间还非常充足。

    总结下来,就是Y系列材料未来可期。

    可惜,许秋暂时还不能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其他人。

    韩嘉莹H5、J4给体材料的表征数据已经达到八成,开始准备撰写文章,学妹优先撰写质量更高的J4工作,目标期刊AM,另外一个H5的工作,她暂时只打算发一篇JMCA之类的小文章。

    邬胜男上周主要在撰写文章,IHIC和4TIC两种材料,目标期刊分别是JMCA和CM。

    因为是小文章,所以她的撰写速度非常快,IHIC的JMCA文章只用了一周的时间,进度已经达到八成,目前正在收尾中。

    莫文琳继续做三元体系,同时也讲了讲她上周帮许秋做的“四终端法”叠层器件结果。

    虽然这个实验室失败了,但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从中得到的一些结论对接下来的实验工作非常有启发作用。

    许秋也补充说明了几点关于制备叠层器件的看法。

    最后,本科生四小只汇报,他们的内容相对都比较简短。

    这个说“她上周学会了如何用ORGIN绘图啦”,那个说“他上周跟着学姐一起学会了EQE的测试啦”……

    都是一些相对比较琐碎的收获,毕竟是初学者嘛。

    总体来说,他们都还是比较幸运的,刚好赶上了课题组发展最快的时候,在科研起步阶段,可以超过99%的本科生。

    下午,许秋把叠层器件传输层制备技术传授给莫文琳后,和韩嘉莹、邬胜男一起前往江弯校区,准备进行PTQ系列给体以及Y系列受体的合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