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25 双喜临门(求订阅)

越早? 被引用的次数就会越多? 影响力就会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那篇审稿? 光电转换效率只有4%,平平无奇,就敢投JACS,因为他们首次提出了3D-PDI的概念。

    而且当许秋把意见给魏老师后,魏老师也没有卡,直接转发给了编辑,没过多久那篇文章就被顺利接受。

    这就是对开拓者的奖励。

    本质上,也是因为有能力开拓新领域的人太过于稀少,大部分科研工作者也不过是跟随大佬们的脚步罢了。

    这也不奇怪,毕竟科研的本质是挑战整个人类文明的极限,哪有那么容易突破。

    正常来说,博士毕业,才算是科研生涯刚刚起步。

    当然,许秋这种开挂的不算。

    ……

    许秋大致看了眼返回的意见,只有两条,都是对修改后的文章表示满意,建议直接发表。

    审稿人还是第一次审稿时,那两个给出正面修改意见审稿人,看来编辑是直接把文章转了过去,没有另找其他审稿人。

    至于上次给出拒稿意见的审稿人,这回倒是没有看到他们的意见,不知道是编辑没有把文章转给他们,还是对方再次坚持拒稿,编辑把他们的意见给忽略了。

    不论怎样,文章接受了,就是个好消息。

    许秋看了下进阶任务的进度,目前已经变更为“发表3篇SCI一区文章,当前进度2/3”,只差一篇一区就能完成了。

    希望3D-PDI的体系能给力一些,目前5.72%的最高效率还差点意思。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要做到7%才比较稳,要是能到8%以上摸到世界纪录就更好了。

    至于更高的效率,暂时不强求,可能也求不来。

    他始终认为PDI分子的结构太过固定,潜力有限,未来还是要放在A-D-A分子上,现在做PDI体系主要是个过渡,用来积攒有机合成的经验。

    吃过早点,两人结伴来到材一,此时九点不到,本来以为216没人的,结果意外遇到了吴菲菲,她正在认真码字,像是在写文章的样子。

    在存在第三人的情况下,许秋和韩嘉莹迅速松开小手,回归正常状态。

    许秋坐在办公桌前,对照着电脑屏幕上的PPT,回想上周的工作内容,为等下的组会做准备。

    上周日我他了一批基于PDI3-BX-5的器件,最高效率控制在了5.05%,学妹则被他安排做了一些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