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六章 你们卖的材料,就是我开发出来的(求订阅)

    第二天一早,许秋进入模拟实验室II中,检验成果。

    模拟实验人员已经完成了三种产物的几项基础表征。

    不过它只管完成实验操作,并不能进行数据分析。

    许秋只好亲自出马,他拿着原始数据,自行解谱分析了一番。

    可以认定三种主要产物,均为苝四甲酸二酐的二胺取代物,且样品纯度在99%以上。

    与此同时,模拟实验人员还在进行器件制备、测试与优化工作。

    昨天,许秋给它的指令是模糊指令,就是只提供初始条件,以及有优先级排列的优化方向。

    初始条件他找了一篇文献中的条件作为参考,优化方向的优先级,从大到小分别为转速、热旋涂温度、后退火温度、溶剂添加剂、溶剂类型、溶液浓度、D/A共混比例……

    有点类似于他之前优化PCE11体系时做的事情,只是现在他不需要自己动手,直接让模拟实验人员模仿他的思路进行优化。

    具体优化机制,目前还不明确,还有待观察。

    当然,模拟实验人员也支持精确设置,就类似于编程一般,把具体优化的路线写的明明白白,比如:

    if PCE(转速小)

    then 转速+=100;

    else 转速-=100;

    不过,这种手段在实验初期可行性并不高,因为变量太多,优化到后期变量较少的时候,倒是可以尝试用一用。

    模拟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一方面不知疲倦,另一方面可以多线程工作,同时进行多项实验内容。

    因此,第一批光电性能的数据已经产出。

    采用的给体材料有两种,分别为PCE10和PCE11,受体材料是昨天合成的三种简单的PDI分子。

    基于PCE10体系的最高效率目前有3%出头,而PCE11体系的只有零点几,还不到1%。

    PCE10体系的效率数据看起来不高,不过也在许秋的意料之中。

    现有文献中基于PCE10和简单PDI的体系,效率最高值在4%左右。

    他现在能有3%,算是复现了文献的数据。

    目前,PDI系列效率能做到6%-8%的体系不多? 而且它们采用的PDI分子? 都是基于简单PDI分子改进后的产物。

    对简单PDI分子的改性,这也是许秋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