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七章 定个小目标


    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博三的老油条是竞争国奖的主力军。

    评奖的主要权重是文章数量和质量,也就是过去一年内的已发表/收录文章的数量。

    具体评分细则每年都不同,总之一区一作的分数最高,二作、三作也有分,只是分数略低。

    统计周期是前一年的十月份到当年的十月份,文章有效期一年,过期作废。

    达到一定文章门槛的学生,会被邀请参加国奖答辩,一般是国奖名额的1-3倍。

    再根据国奖答辩的情况,系里经过讨论,择优选择发放国奖。

    里面有没有黑幕,许秋不清楚。

    他只听学姐说,很多博三学生会故意压着文章不发表。

    等到最后一年全部发表出来,然后攒一大波文章,冲击国奖。

    这种操作属于正常操作,学校也不会管,毕竟什么时候发文章是研究者的个人意愿。

    但学校会考虑硕博连读的学生。

    他们刚从硕士三年级转为博士一年级,手里一般有文章,本来在和硕士竞争,现在突然竞争对手变为博士了。

    因此,学校允许他们把当年的文章留下来,不参评本轮奖学金,文章有效期延长为两年,也就是说在博二的时候还可以用。

    吴菲菲就是今年硕博连读的,她只有一篇EES和一篇CM,如果是在硕士群体中评奖,这成果,拿个国奖没什么问题。

    奈何她的对手是同期的博士生。

    她最终决定把文章攒起来,等来年再发一篇一区或是两篇二区,差不多能冲个国奖。

    最后,她拿了个校内一等奖,也有八千元,算是抵消掉了学费。

    至于直博生,学校压根没考虑到本科生能在本科期间发文章的特例,也没有考虑过他们能和博士生掰手腕。

    所以,文章有效期没有另做规定,那就是默认的一年,过期无效。

    而且,直博生一年级没有学业奖学金,也没有冠名奖学金,只有新生奖学金和国奖两种。

    新生奖学金的评定,将学生分为四类,I类是本校本系保研生,II类是本校外系保研至材料系的学生,III类是外校保研生,IV类是考研生。

    从I类到IV类,依次降序排列,同类中绩点/成绩高的排在前面,然后评定一、二、三等奖,只看成绩,不考虑文章。

    也就是说,如果许秋不能入学就争取到国奖,他大四期间发的文章,就不能再用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