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宗正少卿刘玄德

史上刘表要熬到191年才能上任!而根据逆推估算,刘焉至少190年就开始那么飘了,只是第二年才被刘表腾出手来抓到把柄。

    现在,因为李素导致的蝴蝶效应,“废史立牧”制度总体提前了大半年实施,刘虞也提前表现卓异、连带着刘焉入蜀也早了大半年。

    按照这条脉络推算下来,刘焉因为觉得“我土皇帝的位置稳了,急需立威为我儿子铺路”的想法,说不定也会提前大半年出现!所以哪怕是189年就出现用天子銮舆仪仗的不轨行为,也是完全可能的!

    这倒不是说刘焉就是憋不住想要享受,而是他必须借着僭越来为他儿子刘瑁铺路——当时的朝臣还是没有“诸侯割据、父子相继”的世袭习惯的。大家都还觉得州牧是没法传位给儿子的,要听朝廷重新任命。

    刘焉要为天下先,加上他自己寿命已经六十多岁,他等不得。如果诸侯世袭的事实没有造势起来,他要传给儿子的过程中就会横生波折,最后能不能成都不知道了。

    一直到194年,陶谦死的时候,都不太敢传位给儿子,而是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多少也是有当时诸侯还未产生“传位”传统有关。

    还是袁术称帝后,虽然称帝这事儿本身没成,却造福了天下军阀,从此军阀才扯掉了遮羞布,默认“军阀的州牧就是可以传位给儿子的”,这都已经是197年的事儿了。

    在后世读三国的看官眼中,再名正言顺不过的“诸侯传位”制度,真细细考究,哪有那么理所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从“朝廷官场逻辑”向“武力争霸逻辑”转变的过程,又有多么漫长多么痛苦?

    孙坚死时孙策还不是屁地盘都没捞到,后来还是从头再打起。而孙策要是死在袁术称帝的197年以前,孙权说不定也屁都捞不到,就成了一个普通的“死了做官父兄的落魄官宦子弟”,跟陶商陶应差不多。

    不过,眼下李素还是不便说出太多攻讦刘焉的话来,这些后话也不必提起。免得落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二来也是证据不足。

    ……

    把卢植告知的情况彻底捋顺之后,李素也算是心生一计。

    而且不是那种随随便便没有退路的计,

    而是一条可以随时变招、有上中策可以退求其次的那种。

    一如李素一贯的“渣男计策”本性,追女神策的时候可以留备胎策,还能神不知鬼不觉让备胎策不知道你追过女神策。

    李素想明白后,当机立断对卢植推心置腹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