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就是再有谋略也没有人来帮他打这场战。兵书云:‘兵有本干:必义,必智,必勇。义则敌孤独,智则知时化,勇则能决断。’①皇上有义、有智、有勇,必能克敌制胜。请皇上速速下旨擒拿反贼!”
齐泰向朱允炆身旁的太监使了一个眼色。
太监赶紧铺开圣旨,递上毛笔,他知道齐泰的分量。
朱允炆被动地接过毛笔,被动地推进了想法。
他才写下四个字,又抬起头来:“如果擒了燕王,押他来京即可,不要为难他……路上好生伺候着,还有他的家人。”
“是,皇上!臣一定会叮嘱属下!”
齐泰盯着紧紧团在一起的毛笔,希望它奋笔疾书,不要再举棋不定。
朱允炆又写了四个字,再次将毛笔提了起来。
“皇上?”齐泰的头上开始冒汗。
“先逮捕燕王府的官属,不要动他们的妻儿,齐尚书觉得行不行?”
朱允炆征求齐泰意见的口气并不强硬,表示出很大的余地,因为他知道自己放走燕王三个儿子的决定是个重大的错误,没有资格强硬。
齐泰想告诉皇上,如果燕王占了上风,燕王不会这样优待他,但这句赌气的话最终没有说出口。
兵贵神速,寸阴必争。他只希望那浓黑的笔头赶紧完成它的任务。
“好吧,皇上。您下诏吧!”
朱允炆得到了一些安慰,不管那安慰是不是真的有用,他终于专注地写下了圣旨。
景清拿着布政使张昺交给他的燕王府地图,匆匆赶往都司。
在都司大门口,他看见都指挥佥事张信东张西望,行为不合常理。
凭着直觉,他悄悄地跟上了张信。
张信走的全是人烟稀少的小巷。
景清来北平的时间不长,不知道这些小巷通往哪里,但他越来越肯定了自己的猜疑。
好几次,张信失去了踪影,不是因为张信发现了景清,而是因为一文一武两个官员在行动上有所差距。
凭着老天的可怜和不懈的坚持,景清终于看到了熟悉的地方——燕王府西门。
张信进了门,好像有人专门在等候他。
“看来他是常客,我都没有这么方便入府,他真不简单!怎么就没有早发现?不知燕王还有多少个像他这样的内应?”
景清靠着一棵梧桐树,大口大口喘着气,脑中却没敢有片刻停歇。
紧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