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不管多么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思考之中,一定会出现个别的错误。
虽然郭嘉的智力已经达到了这个世界的顶端,但是此时郭嘉的身体,正处于很差的状态,确实很难做到专注的思考一件事情。
郭嘉一不小心忽略了一点,就是袁谭和韩成的关系。
郭嘉粗略的怀疑:韩成和袁谭只是暂时性的‘合作关系’,最后必然会有生死一战。
袁谭并不是个傻子,怎么会平白无故的增加韩成的势力呢?
毕竟韩成的势力越大,他袁谭死的越快。
故而对于韩成在青州的三万骑兵,袁谭定然会竭尽全力的阻拦,不让他们到达渤海郡。
‘想通’了这些的郭嘉,并未在袁谭和韩成的关系上做太多的思考,便直接将任城郡的两万曹操军撤回到了清河郡。
殊不知,韩成和袁谭之间,除了暂时性的‘合作关系’之外,还有另一重关系—欠债人与债主的关系。
袁谭欠了韩成两万匹战马没还。
这种极其重要的战略性物资,可不是说不还就不还的了。
更何况,袁谭还指望着韩成的奋武军和他一起抵抗来自南面的曹操军呢。
故而袁谭对韩成是有求必应。
当韩成接到郭嘉的‘合作’之信之后,便立即和司马懿仔细商讨了一番。
这两人皆是谨慎之人,当机立断的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让张绣率领那三万青龙军前来渤海郡助战。
打仗吗,兵力越多,优势越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当韩成将这个要求和袁谭一说,袁谭立即表示同意放行,并且给奋武军提供了一部分粮草,以作资助大军之用。
是而张绣的三万青龙军,就这么静静悄悄地来到了渤海郡奋武军的大营。
渤海郡的奋武军一共有五万大军,面对十万的袁尚军兵马,还真有点打怵。
不是怕‘打不过’,只是怕‘吃不了’。
故而才需联合曹操军,一起出兵拿下袁尚军。
但有了这三万青龙军,韩成便有了‘单杀袁尚’的底气,同样也做出一个成年人的选择。
袁尚的这十万大军,我不要五万,也不要八万,我全要!
至于袁谭这么做,也有无可厚非的原因。
毕竟对于此时的袁谭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青州的稳定发展。
三万青龙
不管多么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思考之中,一定会出现个别的错误。
虽然郭嘉的智力已经达到了这个世界的顶端,但是此时郭嘉的身体,正处于很差的状态,确实很难做到专注的思考一件事情。
郭嘉一不小心忽略了一点,就是袁谭和韩成的关系。
郭嘉粗略的怀疑:韩成和袁谭只是暂时性的‘合作关系’,最后必然会有生死一战。
袁谭并不是个傻子,怎么会平白无故的增加韩成的势力呢?
毕竟韩成的势力越大,他袁谭死的越快。
故而对于韩成在青州的三万骑兵,袁谭定然会竭尽全力的阻拦,不让他们到达渤海郡。
‘想通’了这些的郭嘉,并未在袁谭和韩成的关系上做太多的思考,便直接将任城郡的两万曹操军撤回到了清河郡。
殊不知,韩成和袁谭之间,除了暂时性的‘合作关系’之外,还有另一重关系—欠债人与债主的关系。
袁谭欠了韩成两万匹战马没还。
这种极其重要的战略性物资,可不是说不还就不还的了。
更何况,袁谭还指望着韩成的奋武军和他一起抵抗来自南面的曹操军呢。
故而袁谭对韩成是有求必应。
当韩成接到郭嘉的‘合作’之信之后,便立即和司马懿仔细商讨了一番。
这两人皆是谨慎之人,当机立断的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让张绣率领那三万青龙军前来渤海郡助战。
打仗吗,兵力越多,优势越大。——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当韩成将这个要求和袁谭一说,袁谭立即表示同意放行,并且给奋武军提供了一部分粮草,以作资助大军之用。
是而张绣的三万青龙军,就这么静静悄悄地来到了渤海郡奋武军的大营。
渤海郡的奋武军一共有五万大军,面对十万的袁尚军兵马,还真有点打怵。
不是怕‘打不过’,只是怕‘吃不了’。
故而才需联合曹操军,一起出兵拿下袁尚军。
但有了这三万青龙军,韩成便有了‘单杀袁尚’的底气,同样也做出一个成年人的选择。
袁尚的这十万大军,我不要五万,也不要八万,我全要!
至于袁谭这么做,也有无可厚非的原因。
毕竟对于此时的袁谭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青州的稳定发展。
三万青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