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朱慈烺连下数道圣旨。
因为马士英告老辞官,兵部尚书一职空了出来,朱慈烺第一道圣旨便是任命李岩为兵部尚书。
第二道圣旨,朱慈烺任命吏部尚书钱谦益为新一任首辅。
第三道自然就是推行军制革新的圣旨,朱慈烺让李岩牵头,刘宗周和钱谦益从旁辅助,共同推行革新。
朱慈烺这几道圣旨都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军制革新最重要的便是兵部,想要推行,就必须要兵部全力配合,而李岩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升任钱谦益为首辅,那是因为朱慈烺考虑到平衡,满朝文武,有一半的人反对军制革新,若是这些人真个团结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会给革新带来很大的阻力,钱谦益就是分化他们的一颗老鼠屎,因为钱谦益是随同马士英和黄道周一起反对革新的三位阁老之一,但立场并不是那么坚定,如今马士英告老,反对革新的一方就只剩下钱谦益和黄道周,而因为钱谦益成为了首辅,自然不可能由黄道周领头,以钱谦益不坚定的立场,以及有些拖拉的行事方式,黄道周必然孤掌难鸣,难以成事。
果然,因为钱谦益不坚定的立场,革新虽然遇到一些阻力但还是能有条不絮的进行。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革新进行到一定程度,黄道周等人就算在反对,也没有用了,还会为了稳定局面,不得不无奈配合。
历朝历代,任何一次改革都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混乱,朱慈烺这次的军制革新也不例外。
卫所制度最主要的便是军屯,军户有自己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全部都是属于朝廷所有的,卫所一旦取消,军户便不在是军户,理论上自然不能在耕种朝廷的土地,如此倒是引发了一些混乱,不过随后朱慈烺下旨将以前军户的土地全部无偿分配给军户,立刻便将混乱压制下去。
另外的混乱则是来自于军户当中那些有军职的百户,旗总之类的人们,这部分人非常庞大,大明军队并非每个百总手下都有百人,甚至许多百总手下只有十几人,有些旗总更是光杆一个,但不妨碍他们有军职在身,而朱慈烺的常备军和守备军一旦确立,不可能安置得下这么多原先卫所里面百总旗总之类的基层将官,这些人的去留立刻就成了问题,若是安排得不妥当,造成的混乱同样不好平息。
朱慈烺与李岩等人商议过后,决定以多发田产和补偿一些银两为利,安抚这些人,如此一来,虽然还有人不服,不过到底已经是极少数,翻不起任何大浪。
当解决了这些事
因为马士英告老辞官,兵部尚书一职空了出来,朱慈烺第一道圣旨便是任命李岩为兵部尚书。
第二道圣旨,朱慈烺任命吏部尚书钱谦益为新一任首辅。
第三道自然就是推行军制革新的圣旨,朱慈烺让李岩牵头,刘宗周和钱谦益从旁辅助,共同推行革新。
朱慈烺这几道圣旨都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军制革新最重要的便是兵部,想要推行,就必须要兵部全力配合,而李岩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升任钱谦益为首辅,那是因为朱慈烺考虑到平衡,满朝文武,有一半的人反对军制革新,若是这些人真个团结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会给革新带来很大的阻力,钱谦益就是分化他们的一颗老鼠屎,因为钱谦益是随同马士英和黄道周一起反对革新的三位阁老之一,但立场并不是那么坚定,如今马士英告老,反对革新的一方就只剩下钱谦益和黄道周,而因为钱谦益成为了首辅,自然不可能由黄道周领头,以钱谦益不坚定的立场,以及有些拖拉的行事方式,黄道周必然孤掌难鸣,难以成事。
果然,因为钱谦益不坚定的立场,革新虽然遇到一些阻力但还是能有条不絮的进行。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革新进行到一定程度,黄道周等人就算在反对,也没有用了,还会为了稳定局面,不得不无奈配合。
历朝历代,任何一次改革都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混乱,朱慈烺这次的军制革新也不例外。
卫所制度最主要的便是军屯,军户有自己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全部都是属于朝廷所有的,卫所一旦取消,军户便不在是军户,理论上自然不能在耕种朝廷的土地,如此倒是引发了一些混乱,不过随后朱慈烺下旨将以前军户的土地全部无偿分配给军户,立刻便将混乱压制下去。
另外的混乱则是来自于军户当中那些有军职的百户,旗总之类的人们,这部分人非常庞大,大明军队并非每个百总手下都有百人,甚至许多百总手下只有十几人,有些旗总更是光杆一个,但不妨碍他们有军职在身,而朱慈烺的常备军和守备军一旦确立,不可能安置得下这么多原先卫所里面百总旗总之类的基层将官,这些人的去留立刻就成了问题,若是安排得不妥当,造成的混乱同样不好平息。
朱慈烺与李岩等人商议过后,决定以多发田产和补偿一些银两为利,安抚这些人,如此一来,虽然还有人不服,不过到底已经是极少数,翻不起任何大浪。
当解决了这些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