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运用得当,驿站将是朝廷维持稳固统治的基石。
话说到这里,公孙剑对平时沉默寡言的李自成刮目相看,甚至有了放他出去大展拳脚的想法。
刘文炳好说歹说,总算让皇帝“淡忘”黄丙才的事情。
他能看出来,皇帝对黄丙才的父亲黄立极不满意,极有可能在近期更换内阁首辅的人选。
皇帝之所以还在迟疑,大概源于没有太合适的接替人选。
按理说袁可立挺合适,可是辽东同样需要他,在女真人被剿灭之前,袁可立的位置暂时动不了。
?小承宗有大才,可他向来是有派系的,有一帮子走的很近的人,而皇帝不喜欢别人拉帮结派,尤其是内阁首辅这样的高官。
徐光启倒是称职,但是皇帝认为,科学更需要他,大周朝的未来还需要他帮忙开启,内阁首辅的位置会束缚他。
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老成持重,同时还能替君分忧的人昵?
刘文炳帮着皇帝一起想,却总是摇头。
按照内阁里的排位顺序,内阁次辅不是钱龙锡,应该是李国普,这位先生性情刚烈,倒是非常能干活,就是脾气臭了点,做事情风风火火,谁的面子都不给,说好听了叫嫉恶如仇,难听点就是性情暴躁,情商低。
接下来是钱龙锡,正在主持江南的经济发展,同样是一个重要岗位。
然后是文震盂,皇帝亲口承认的先生,关系近的没话说,只是略显迂腐,不太懂的变通。
后面还有个苏茂相,从户部提拔上来的,在内阁中最没有存在感。
这个顺序是朝堂上默认的,皇帝可从来没说过,谁排第二谁排第三。
在他看来,钱龙锡和苏茂相没什么分别,他们都是内阁的阁老。李国普和文震盂也是一样的,哪有什么内阁次辅的说法?
一旦黄立极致仕,这四位谁会成为内阁首辅,刘文炳觉得都有可能,又都没有把握。
他不管了,现在的形势表明,黄立极离开位置返乡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他的儿子可以留下。
自从刘文炳拜访过黄府,黄丙才几乎每天都会登门求见,每次都带一大堆礼物,口口声声要孝敬师傅。
刘文炳有些小得意,最近几个月巴结他的人多了,其中不乏尚书、侍郎、巡抚这样的高官,但他都没当回事。大家老老实实做官,不做那些蝇营狗苟的勾当,锦衣卫不会拿你怎么样。
黄丙才不同,他是打心眼里喜欢,甘愿拜比自己年纪小的
话说到这里,公孙剑对平时沉默寡言的李自成刮目相看,甚至有了放他出去大展拳脚的想法。
刘文炳好说歹说,总算让皇帝“淡忘”黄丙才的事情。
他能看出来,皇帝对黄丙才的父亲黄立极不满意,极有可能在近期更换内阁首辅的人选。
皇帝之所以还在迟疑,大概源于没有太合适的接替人选。
按理说袁可立挺合适,可是辽东同样需要他,在女真人被剿灭之前,袁可立的位置暂时动不了。
?小承宗有大才,可他向来是有派系的,有一帮子走的很近的人,而皇帝不喜欢别人拉帮结派,尤其是内阁首辅这样的高官。
徐光启倒是称职,但是皇帝认为,科学更需要他,大周朝的未来还需要他帮忙开启,内阁首辅的位置会束缚他。
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老成持重,同时还能替君分忧的人昵?
刘文炳帮着皇帝一起想,却总是摇头。
按照内阁里的排位顺序,内阁次辅不是钱龙锡,应该是李国普,这位先生性情刚烈,倒是非常能干活,就是脾气臭了点,做事情风风火火,谁的面子都不给,说好听了叫嫉恶如仇,难听点就是性情暴躁,情商低。
接下来是钱龙锡,正在主持江南的经济发展,同样是一个重要岗位。
然后是文震盂,皇帝亲口承认的先生,关系近的没话说,只是略显迂腐,不太懂的变通。
后面还有个苏茂相,从户部提拔上来的,在内阁中最没有存在感。
这个顺序是朝堂上默认的,皇帝可从来没说过,谁排第二谁排第三。
在他看来,钱龙锡和苏茂相没什么分别,他们都是内阁的阁老。李国普和文震盂也是一样的,哪有什么内阁次辅的说法?
一旦黄立极致仕,这四位谁会成为内阁首辅,刘文炳觉得都有可能,又都没有把握。
他不管了,现在的形势表明,黄立极离开位置返乡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他的儿子可以留下。
自从刘文炳拜访过黄府,黄丙才几乎每天都会登门求见,每次都带一大堆礼物,口口声声要孝敬师傅。
刘文炳有些小得意,最近几个月巴结他的人多了,其中不乏尚书、侍郎、巡抚这样的高官,但他都没当回事。大家老老实实做官,不做那些蝇营狗苟的勾当,锦衣卫不会拿你怎么样。
黄丙才不同,他是打心眼里喜欢,甘愿拜比自己年纪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