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李杨尚显稚嫩的脸,蔡邕暗暗吃惊,道:“此子智近于妖乎?”
李杨祭出的标点符号,为蔡邕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然而蔡邕却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无他,李杨实在太年轻了,十四岁,便有此等文学造诣?小说话本里也不敢这样写啊。
当然了,这里说的是蔡邕眼中的小说与话本,并非现代的小说与话本,现代网文什么不敢写?
蔡邕背负双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良久之后,他缓缓停下脚步,转身望向李杨,眼中闪过一抹担忧之色,道:“木秀于林,风必吹之,杨儿当知难得糊涂的道理,中庸方得长久之道啊!”
李杨微微颔首,躬身行礼道:“先生的敦敦教诲,实乃金玉良言也!”,说着,李杨话锋一转,道:“先生乃经学大家,此等成就,自是出自先生之手,学生才疏学浅,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向先生一一请教呢!”
李杨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他将标点符号的横空出世,全部算在了蔡邕的身上!
“这.....”,蔡邕老脸一红,有些不知所措,他还是很有节操的!
李杨伸手指了指天地,又指了指蔡邕与自己,轻声道:“话出我口,入先生耳,绝无第三人知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为学生长久计,万望先生勿要推辞!”
说实话,蔡邕动心了,他想一口应下此事,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其实,蔡邕动心也是人之常情,此项成就,足以令蔡邕在儒家学说上占有一席之地,直至青史留名,谁都不是圣人,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二字,令世人趋之若鹜,甚至于难以自拔,对此,蔡邕自然也不能免俗!
望着一脸纠结的蔡邕,李杨决定逗一逗眼前这位古板却又不失风趣的老学究,他凑上前去,故作神秘的挑了挑眉,附耳对蔡邕说了两个字:“聘礼!”
“嗯?”,蔡邕一脸惊讶,正欲破口大骂:无耻之徒,却见李杨正一脸笑意的对自己挤眉弄眼,复又变回了顽劣少年。
蔡邕摇头苦笑,而后正了正神色,正欲开口回绝,却听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之而来的便是砰砰的砸门之声!
蔡邕闻声,好似泄了气的皮球般,长长呼出一口气,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复又动摇了起来!
“兄长,出事啦,出大事啦!”,砰的一声,房门倒了!
低头看着残破不堪的房门,李杨一脸怒不可遏的抬头望向来人,怒声道:“毛毛躁躁的,像什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