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253节 五念门

��那自然发挥不出世俗武功的本来目的。

    练武多积暴戾之气,修行却要化掉各种劣习。

    劣习归于习气。

    因此少林寺的武僧就处于数学教材中泳池管理员的角色——一个是一边放水,一边注水;一个是拼命积累劣习,又在试图化解劣习。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你积累的,终究是要散掉的。

    因此很多练习硬气功的人物,散功比练功更要痛苦七倍。

    倒有家对此矛盾进行一个解释——要修炼少林七十二绝技,必定要有相应的佛法来化解戾气,不然就会次序颠倒,大难临头,浑身筋骨断裂而死。

    修行法门千万,但释家修行法门不外乎以静心离欲,去尘明心为根本。

    因此往生论的五念门不脱离这种本质,礼拜门就是在净身业,靠不停的对阿弥陀佛礼拜来消除傲慢之心,去除慢心增加恭敬心来进行静心。

    当然了,有些人一面对阿弥陀佛参拜,转脸对众生傲慢,那就完全失去礼拜的本质,礼拜一行只会增加此人的痴心慢心和嗔心,对身心绝没什么好处的,更和修行本意无关。

    而赞叹门就是念佛观佛,希望达成佛之成就,儒家其实有类似的观点,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若明白礼拜门如何行,就知道赞叹门是同属性相近的本质,看到好的,内心希望自己变好,有了个目标,再慢慢行动,自己就真的会慢慢变好。

    同理可知,那些礼拜不诚的人修习赞叹门的时候,多是求佛神通,眼红旁人获得神通,进而生出贪心妒心,这自然和修行就没什么关系了。

    一念凡夫一念佛!

    同样的行动,你有不同的目的,得到结果可能会截然不同。

    因此要知世间何为正法实则简单明了,教你诚心正意,清醒自主,静心离欲的就是正法,告诉你沉迷享受贪婪还能获得神通的,那就是邪路。

    充满欲望之心自然无法修正法,要修正法,就要多做正念。

    正念静心,邪念生尘,尘聚五蕴,生死转轮。

    至于五念门中作愿门、观察门,回向门的道理无非如此。但前四门多是自了性质,而回向门却要怜惜苍生,属于大乘菩萨道。

    慧远一心前往净土,虽说传授众信徒前往净土的法门,但此行究其根本算是小乘,他在回答前几门毫不犹豫,但在回复回向门时因为终未能如言而行,难免犹豫。

    阿弥陀佛抓住了慧远的迟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