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杨俊民主持。
为何廷议要选阙左门,阙右门,因为天子御门听政在皇极门。
天子于皇极门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立。至明宪宗后,天子退出廷议后,文官廷议就改作面东或面西的阙左门了。
阙左门下摆着两张公座。
这是林延潮,沈一贯的位子。
林延潮的公座虽侧对着百官,但却也是面南而坐,他正从容自定地喝茶,尽显文官首臣之威仪。
沈一贯则面北而坐,二人南北对立,间隔了老远。至于主持廷议的户部尚书杨俊民则立在二人之间。
除了林延潮,沈一贯,其余如杨俊民这样大员都要站着。
而吏部尚书李戴,礼部尚书于慎行,兵部尚书宋应星,刑部尚书萧大亨,工部尚书杨一魁,左都御史温纯,通政使林材,大理寺卿郑继之如此九卿大员也仅仅是站在檐下。
至于言官们更必须站着参与廷议,然后还要晒太阳。
这几年从九卿名单的变化上,也可知道沈一贯为何执意加入言官参与廷议。
在大廷议前,气氛严肃,林延潮与沈一贯二人神情都是凝重,今日之事是二人第一次短兵相接,百官知此也有一番凝重。
就在这时,但见一名宫里太监从远处匆匆奔来。
这名太监向台阶上东西对坐的林延潮,沈一贯行礼道:“启禀两位老先生,闻之今日大廷议,老祖宗正好有空,故而打算来此旁听,然后再禀告皇上,不知两位老先生意下如何?”
这名宫里太监这么说完偷看林延潮,沈一贯的脸色。
这时候谁都知道,林延潮,沈一贯之间马上就要开打了。
田义居然在这时插了一脚。
但见林延潮毫不犹豫道:“大臣廷议,司礼监掌印旁听,本朝从无此规矩!本辅不能破例。”
沈一贯抚须道:“请转告你家老祖宗……休作此想!”
那名太监悻悻而退,林延潮,沈一贯对视一眼,都是笑了笑。
杨俊民得了林延潮示意,当即道:“今日所议之事,诸位都各自于下派的揭贴里知晓了。万历银钱为地方州县阴阻,此事盖因火耗而起,皇上知有火耗之事,震怒非常……”
“……钱粮火耗,原非应有之项,但自各省行一条鞭法来,相沿已有一段时日,地方官员非以此无以养廉,故姑且存之。以往此事都掩在盖子里,但人人都心知肚明,今日到底何去何去,我等拿到台面上说一说,最后拿出一个章
为何廷议要选阙左门,阙右门,因为天子御门听政在皇极门。
天子于皇极门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立。至明宪宗后,天子退出廷议后,文官廷议就改作面东或面西的阙左门了。
阙左门下摆着两张公座。
这是林延潮,沈一贯的位子。
林延潮的公座虽侧对着百官,但却也是面南而坐,他正从容自定地喝茶,尽显文官首臣之威仪。
沈一贯则面北而坐,二人南北对立,间隔了老远。至于主持廷议的户部尚书杨俊民则立在二人之间。
除了林延潮,沈一贯,其余如杨俊民这样大员都要站着。
而吏部尚书李戴,礼部尚书于慎行,兵部尚书宋应星,刑部尚书萧大亨,工部尚书杨一魁,左都御史温纯,通政使林材,大理寺卿郑继之如此九卿大员也仅仅是站在檐下。
至于言官们更必须站着参与廷议,然后还要晒太阳。
这几年从九卿名单的变化上,也可知道沈一贯为何执意加入言官参与廷议。
在大廷议前,气氛严肃,林延潮与沈一贯二人神情都是凝重,今日之事是二人第一次短兵相接,百官知此也有一番凝重。
就在这时,但见一名宫里太监从远处匆匆奔来。
这名太监向台阶上东西对坐的林延潮,沈一贯行礼道:“启禀两位老先生,闻之今日大廷议,老祖宗正好有空,故而打算来此旁听,然后再禀告皇上,不知两位老先生意下如何?”
这名宫里太监这么说完偷看林延潮,沈一贯的脸色。
这时候谁都知道,林延潮,沈一贯之间马上就要开打了。
田义居然在这时插了一脚。
但见林延潮毫不犹豫道:“大臣廷议,司礼监掌印旁听,本朝从无此规矩!本辅不能破例。”
沈一贯抚须道:“请转告你家老祖宗……休作此想!”
那名太监悻悻而退,林延潮,沈一贯对视一眼,都是笑了笑。
杨俊民得了林延潮示意,当即道:“今日所议之事,诸位都各自于下派的揭贴里知晓了。万历银钱为地方州县阴阻,此事盖因火耗而起,皇上知有火耗之事,震怒非常……”
“……钱粮火耗,原非应有之项,但自各省行一条鞭法来,相沿已有一段时日,地方官员非以此无以养廉,故姑且存之。以往此事都掩在盖子里,但人人都心知肚明,今日到底何去何去,我等拿到台面上说一说,最后拿出一个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