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八十五章 终现



    因为这封信的内容是高拱对日后执政的主要思路,说的简单点就是考核业绩制度……如果钱渊在场,会脱口而出,“考成法。”

    那封信最关键的一句话在于,“定程限,立文簿,月终注销。抚按稽迟者,部院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科道举之;科道不觉察,则阁臣举之。”

    说的简单点,高拱是试图让内阁通过六科、都察院来彻底控制六部,而六部指挥各省巡抚大员,以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群情激奋的根源就在这儿。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这位历史上唯一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因为他的人生履历做出了一系列的骚举动。

    历史上历朝历代,从不缺少谏臣,但从没有哪位皇帝给予谏臣这样的权力……以小制大。

    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向来是独立于任何朝廷机构之外的,理论上他们只需要向皇帝负责……或者说,他们是可以绕过六部、内阁,直接和皇帝打交道的。

    这种制度已经流传了一百多年,多少人因为这种制度而得利,多少人在眼巴巴的盼着自己因为这种制度而得利……而现在,高拱要将这种制度彻底废除。

    那些科道言官能不愤怒吗?

    御史外放巡按地方,运气好能直接转巡抚一省为朝廷大员;六科都给事中向来能和除了吏部之外的五部侍郎甚至尚书级别的大员平起平坐。

    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有资格见过奏折直接递到御案上,而高拱却要剥夺他们的权力,让那些奏折递到他自己的案上。

    那些中低级的官员能不群情激奋吗?

    他们大都都是二甲进士、同进士出身,他们没有资格走翰林路,他们最可能的迅速晋升的道路就是科道这条路,而高拱却要将这条路堵死。

    高拱说,你们只管做事,陛下这边,我一个人就够了。

    无数的官员说不,这就是众情汹汹的根源。

    在有心人的鼓动下,从头到尾就没有人去怀疑那封信的真假,气氛随着邹应龙等科道言官带着极强煽动力的鼓动越来越激愤。

    不是没有人去怀疑过那封信的真假,毕竟内阁次辅高拱为什么会将这种密事写在信中,而且偏偏被徐阶门人拿到手。

    但无数官员都下意识的选择了相信。

    为什么?

    历史上张居正一直蛰伏到高拱滚蛋,才正式站在历史舞台,而这一世的太岳相公彻底割断了和徐阶的联系,全身心的投入高拱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