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章 人祭的开始

白山仪式。

    据清宫秘史记载:“行三跪九叩礼,以系祖宗龙兴之地也”,并写下《望祀长白山》诗:“名山钟灵秀,二水发真源。翠霭笼天窟,红云拥地根。千秋佳兆启,一代典仪尊。翘首瞻晴昊,岧峣逼帝阍。”

    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年)深秋,康熙再次东巡到达吉林,除了了解政事、体察民情、加强边防等政务外,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还是亲临松花江边遥祭长白山神。

    康熙两次巡视吉林,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前往长白山,只好在松花江边临时设帐立牌,对祖宗发祥之地遥拜望祭。朝廷觉得这绝非长久之计,于是决定选址建殿,作为永久的祭祀长白山之神的场所。经过长期考察,最后相中了吉林乌拉城西郊的板山。

    板山又称小白山,位于今吉林市某区白山乡。此山不仅坐落在满族发祥的龙兴之地,而且“小山胜丘壑,远与长白通”,与长白山为一脉之山。雍正十年(1732年)礼部复议:“宁古塔将军常德奏,长白山为发祥福地,神迹显著,请于乌拉之板山望祭处盖造亭殿,以肃祀典。”

    雍正十一年,盛京工部奉旨在板山之上兴建望祭殿,以遥祭长白山神。

    在省档案馆浩如烟海的卷宗里,珍藏着一卷清代道光十四年(1834年)清朝廷维修长白山望祭殿需用工料银两预算题报册底的档案。

    该档案能让人们了解清朝祭奠长白山的活动,以及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巡视吉林省的情景,追溯吉林省行政历史的源头。

    长白山逶迤千里,为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之源,自古以来,“生于斯,长于斯”的东北民族就对长白山怀有崇拜之情。由古老的肃慎族一脉相承下来的满族人,更把长白山视为圣岳神山。清代以来还广泛流传着仙女到长白山仙湖沐浴,吞朱果而生爱新觉罗氏的神话传说。豆豆盒 

    受汉族山川地理及堪舆风水学说的影响,康熙为了证明华夏一统、五族一家,派人对长白山作了详细调查考证,并撰文对长白山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朕细考形势,深究地络,遣人航海测量,知泰山实发龙于长白山也。”其意再明白不过:长白山乃九州之龙脉,中原泰山之龙脉也发端于此。关里关外乃中华一家,满族入主华夏和中原汉族君临天下一样都是正统无疑。

    为了感谢长白山的恩泽,康熙便效仿中原皇帝封禅泰山之举封禅长白山,拉开了清王朝对长白山长达200余年祭祀活动的序幕。

    康熙十六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