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三丰诡事

    施耐庵原来是罗贯中邻居的小孩,照此推算,罗贯中后来才收了他为徒。

    难道罗贯中不长命,所以徒弟施耐庵帮助他完成了夙愿?或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罗贯中已经把书写好了,还没等公诸于世,便撒手人寰,施耐庵知道这本书会大火,所以据为己有。

    真没想到,这些原本只记载于野史中的事,竟然有机会查明真相。

    不知不觉,俩人就这么聊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听到一旁群众的咳嗽声,我才恍然大悟——四周还有七八十个围观群众。

    看看时间,已经上午十点半,一个只有两颗牙的老头颤巍巍走到我俩身前:“这位英雄,眼看晌午头了,我……我这就找人准备酒菜,要么先去我家坐坐吧?”

    其他人也瞪着眼看着我,反倒让我有些不好意了。

    原来这老头是薛家村的村长,我知道大明朝还没有村支书,村长为一村之首。

    跟着薛村长来到他家,后面跟着一群街坊们。

    古代的房子十分简陋,还真是“茅舍”,相对而言,村长家的还不错,院子里有个小凉亭,村长抢先几步跑过去,用衣袖擦了擦其中个石凳。

    “偏远乡村环境差,恐有招待不周,这位……这位英雄随便坐啊!”估计村长心里依旧把我当作“神明”,所以语气里带着紧张神情。

    我坐下,罗贯中坐到了我对面,周围聚集着十几个街坊,所有人都咧着嘴看着我。

    别扭劲儿就别提了。

    一个小时后,两个蒙着头巾儿的妇女端上六盘菜,又拿来一坛子酒,村长忙给我俩倒上……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罗贯中直接瘫软到地上,我也微微有些醉意。

    大明朝喝的可都是纯粮食酒,好喝,还不上头,我心里想:在二十一世纪,这种酒想喝也喝不到。

    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多明朝的趣事,有些和史书上记载的一样,有的则出入很大。

    村长提到了张三丰,说张三丰年轻时就是附近村子的,父母双亡后,开始一段时间靠打渔为生,村里的房子塌了后,他干脆住在了船上,听说再后来他顺着河一路向东,到了山东境内……晚上住在河边的山洞里……”

    听到这里,我心中“咯噔”了一下。

    “那现在呢?”

    老村子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这个,从朱棣皇帝开始,皇亲贵族都在找他,据说连上一任皇帝武宗朱厚照都在找他,而且几乎找了一辈子……听说前几年,有人在武夷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