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头军 10人 10骡
————————斥候队(骑兵) 30人 60马
————————军法队(承勾、副承勾带8人) 10人
————————步军都*4(正副都头各1人) 105人
————步军二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步军三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步军四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步军X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步军X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第二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三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四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五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六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七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注1:张俊为原西军(种师道亲卫小校)出身,故直属亲军编制仍采用原将兵法的队-将-部-军方式。
注2:张俊部由几千人壮大至两万五千人的过程中,兵员主要来源于淮东、京东等地新征募的流民,离中枢较近,故非直属统制部中,下两级的编制多采用更接近传统的都-营-统制部。
注3:军法处之前普遍性归属将领亲卫,后期正规化,且随军进士大量参与其中。
附:御营右军部分统制官名录
田师中(副都统),胡清,张子盖,张宗颜(已因败绩贬职),扈成,刘宝。
三、御营左军行军司(都统韩世忠,副都统王胜)
人数:约40000人牲畜:约7500马2700骡
——直属亲军统制部(成闵为统制,俗称背嵬军)约3700人约7500马
—————亲兵指挥(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
————————斥候队(骑兵) 30人 60马
————————军法队(承勾、副承勾带8人) 10人
————————步军都*4(正副都头各1人) 105人
————步军二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步军三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步军四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步军X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步军X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第二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三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四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五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六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七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注1:张俊为原西军(种师道亲卫小校)出身,故直属亲军编制仍采用原将兵法的队-将-部-军方式。
注2:张俊部由几千人壮大至两万五千人的过程中,兵员主要来源于淮东、京东等地新征募的流民,离中枢较近,故非直属统制部中,下两级的编制多采用更接近传统的都-营-统制部。
注3:军法处之前普遍性归属将领亲卫,后期正规化,且随军进士大量参与其中。
附:御营右军部分统制官名录
田师中(副都统),胡清,张子盖,张宗颜(已因败绩贬职),扈成,刘宝。
三、御营左军行军司(都统韩世忠,副都统王胜)
人数:约40000人牲畜:约7500马2700骡
——直属亲军统制部(成闵为统制,俗称背嵬军)约3700人约7500马
—————亲兵指挥(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