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40,杀风口

所以,他才会对赵桓说出那样的话,因为他太了解赵桓了,知道赵桓最忌讳什么,在原本的历史中他能够扳倒李纲,在现在他也同样会这么做!

    这就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赵桓的悲哀,更是李纲的悲哀!

    接下来的几天,李纲仍旧全心神的投入进了准备工作之中,并没有觉察出赵桓对他的态度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或许他已经觉察出了,但他就是毫不在乎,这就是他的性格,他就像是一个骄傲的战士,根本不惧怕小动作,我行我素,凡事但求问心无愧,何管身前身后事?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赵桓终于登基了,李纲也要正式启程赶往前线抗敌了,不过在走之前,李纲又给赵桓上了一道奏折,

    在奏折中,李纲直言,大宋之所以会出现目前这种危难的局面,并不是因为贼寇多么的强大,根本原因就在于,第一,朝廷不修军已多年,军政腐败不堪,直接导致军队将领、士兵疲软不堪,在与贼寇对阵时,各军胆怯畏敌,士气低下,战斗力薄弱,毫无胜算可言,第二,老皇帝在位期间所施繁重的徭役与各级官员的贪污腐败搞得民怨四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只得投靠贼寇;如今的大宋正处于国力最寡弱,最危险的时刻,若想改变目前这种局面,除了要想办法击退贼寇,还要立刻改革,革除以往的积弊之策,以求能实现中兴。

    “……亲信仁贤,以为腹心;驾驭豪杰,以为爪牙……明赏罚使当功罪;训练士卒,修治戎器;理财以义,使敛不及民,而用度足……,明是非,别邪正,招徕人才……爱惜民力……士卒乐战,用兵岂有不胜者哉……中兴之期,已在指掌之中矣!”

    在李纲看来,对宋廷而言,面对贼寇的逼犯、国家危在旦夕的局势,只有改革弊政,端正朝纲,严肃军纪,同时在政治、经济、人才、军事等等各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才能实现中兴振国!而他李纲此去前线,会抱着以死殉国的决心,使劲浑身解数以求击败贼寇。同时也恳求赵桓,马上按照他所说的着手进行改革。两件事同时进行,皆刻不容缓!

    应该说,无论是谁看,都能看出李纲是一针见血,无比准确的揭露了大宋目前的所有严重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是高瞻远瞩,正中要害,乃救国之良方,而且他所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出自肺腑,坦诚直切,披肝沥胆,堪称当世之《出师表》!

    如果李纲所写的这道奏章是呈送给郑飞的,郑飞一定会感动的无以复加,为自己能有此等能臣而高兴,但很可惜,赵桓不是郑飞,赵桓的身边也只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