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考虑。
那最好的办法看来就是杀掉这些俘虏了,但郑飞向来反对杀俘,天道军从不曾大规模处决过俘虏。朱武秉承郑飞的吩咐,主政岐山及东南期间也不曾大规模杀过俘虏,所以杀俘这个办法也被排除了。随后,经过与众人的商议,郑飞决定采取招降与“招工”相结合的办法。
一听招降似乎很好理解,其实不然,这里面也有讲究,首先,招降时不能谁都招降,老弱病残肯定不行,官职较高的军官也不接受,因为相比普通的士兵,这些高级军官基本上都在大宋有家有业,而且既然能当上高级军官,肯定也与宋廷有着特殊的联系,这些人在日后是最容易反水的,一旦反水,还会带着手下大批士兵也跟着反水,话说回来,如今的宋廷官员,从上到下一烂到底,又有几个有真本事的?所以,除了几名郑飞所知道的历史上的名将与正直之士,剩下大部分高级军官和文官都不能用。
其次,招降的人数也要有所限制,就算是四十万俘虏全都是精兵强将(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也不能全部都收,因为降军最容易反水,在他们没有彻底变成自己人之前,依旧要让自己的军队对他们占据相当程度的优势,日后就算他们真的反水了,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的影响。就比如这一次宋廷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只想着让朱武派出二十五万大军跟郑飞打个两败俱伤,却没考虑到让那二十五万人进入宋境岂不就是引狼入室?没有考虑到万一朱武真的反水了,他们拿什么来压制这二十五万人的雷霆一击?
如果将宋廷与郑飞交换位置,面对朱武,郑飞至少也要让自己的军队对朱武可以形成三比一的优势才会同意让朱武的大军进入自己的地盘,否则,就宁可少让朱武少派些人。而以天道军目前的七十万总兵力估算,要将招降的俘虏完全控制起来,最多只能招降十万人。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要考虑,就是要将招降的降军全部打散原来的编制,将他们化整为零分配到各个军队中去,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将他们打散分开,就算他们中有人居心不良也难以召集起足够的人手,也更容易以天道军集体的力量彻底同化这些俘虏。
这便是郑飞在招降中的三项原则,不过凡事都有例外的时候,比如当初在招降呼延灼和刘法二人时就同时违背了这三项原则,但那也是出于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决定,而且郑飞也在同时进行了大量别的预防性工作。
除了招降以外便就是“招工”,经过郑飞与众人的商议,郑飞决定不把俘虏们变成奴隶或劳工,因为那样既不人
那最好的办法看来就是杀掉这些俘虏了,但郑飞向来反对杀俘,天道军从不曾大规模处决过俘虏。朱武秉承郑飞的吩咐,主政岐山及东南期间也不曾大规模杀过俘虏,所以杀俘这个办法也被排除了。随后,经过与众人的商议,郑飞决定采取招降与“招工”相结合的办法。
一听招降似乎很好理解,其实不然,这里面也有讲究,首先,招降时不能谁都招降,老弱病残肯定不行,官职较高的军官也不接受,因为相比普通的士兵,这些高级军官基本上都在大宋有家有业,而且既然能当上高级军官,肯定也与宋廷有着特殊的联系,这些人在日后是最容易反水的,一旦反水,还会带着手下大批士兵也跟着反水,话说回来,如今的宋廷官员,从上到下一烂到底,又有几个有真本事的?所以,除了几名郑飞所知道的历史上的名将与正直之士,剩下大部分高级军官和文官都不能用。
其次,招降的人数也要有所限制,就算是四十万俘虏全都是精兵强将(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也不能全部都收,因为降军最容易反水,在他们没有彻底变成自己人之前,依旧要让自己的军队对他们占据相当程度的优势,日后就算他们真的反水了,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的影响。就比如这一次宋廷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只想着让朱武派出二十五万大军跟郑飞打个两败俱伤,却没考虑到让那二十五万人进入宋境岂不就是引狼入室?没有考虑到万一朱武真的反水了,他们拿什么来压制这二十五万人的雷霆一击?
如果将宋廷与郑飞交换位置,面对朱武,郑飞至少也要让自己的军队对朱武可以形成三比一的优势才会同意让朱武的大军进入自己的地盘,否则,就宁可少让朱武少派些人。而以天道军目前的七十万总兵力估算,要将招降的俘虏完全控制起来,最多只能招降十万人。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要考虑,就是要将招降的降军全部打散原来的编制,将他们化整为零分配到各个军队中去,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将他们打散分开,就算他们中有人居心不良也难以召集起足够的人手,也更容易以天道军集体的力量彻底同化这些俘虏。
这便是郑飞在招降中的三项原则,不过凡事都有例外的时候,比如当初在招降呼延灼和刘法二人时就同时违背了这三项原则,但那也是出于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决定,而且郑飞也在同时进行了大量别的预防性工作。
除了招降以外便就是“招工”,经过郑飞与众人的商议,郑飞决定不把俘虏们变成奴隶或劳工,因为那样既不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