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撒离喝拼命,牛老爷出兵。生死!
“大人——老夫没听错罢?”洪皓喜出望外:“大人这就要收复太行关了?”
杨再兴颌首不语。
洪皓面上每一根皱纹都舒展开来,碳火映得满面红光,这一喜非同小可。
近年来虽在晋城辅佐杨再兴吏治,仗着在大宋朝的宦海历练,以及在上京教化蛮夷的声望,晋城中不但招来南北人才,更开书院、兴科考,就学识制度而言,更颇有创新之处,这一点洪皓尝傲视南北。但洪皓毕竟见惯前朝风云,熟黯兴衰更替,心中早有隐忧:这杨铁枪看上去纠纠武夫,却是胸罗万物,论行文治史,那是绝比不上自己的,但要说到见识胸襟,连号称当世大儒的洪老夫子也有些惴惴,对这位杨铁枪颇有些看不透。
再加上泽、潞二州兵甲傲视天下,晋城雄兵加上神炮,只怕天下间还没有可以抗手的敌人吧?杨再兴历来又算不上“政治正确”那种人,南向固然礼敬有加,对上京诸酋的分封也态度暧昧。这等看来,杨再兴手中铁枪固然威震天下,麾下实力也不可小觑,若说以之争天下还有难度,但要纵横河北却是绝无抗手,不像是慑于金人雄兵而怯懦自保者,这等稀里糊涂,却是为了什么?
洪老夫子本着宋人一贯的原则,对武人总是不太放心,谁让本朝前两位皇帝就有些不明不白的呢。因此自身在晋城之日起,虽然明白自己已经不能见容于秦桧,也就不能见容于当今的大宋朝,但一点点死忠的觉悟还是有的,便总是担心杨再兴作反。有时中夜思之,想像晋城铁骑渡江南下,沿途生灵涂碳的景象,总是不寒而慄。眼下这支精兵中,南人占了四成,北人占了六成,若是渡过江去,逢山开路,遇水操舟,都可如履平地,那时大宋朝何以保社稷?若是金人再趁虚而入,大宋危矣!
所喜者,近年来总是见杨再兴将“忠”字挂在嘴边,除却对秦桧颇为不敬,常问候其母系亲属及历代祖先外,对朝廷还是比较尊重的。但问题在于,杨再兴是不是会一直这般,不与金人同流合污?
是以夺了潞州之后,洪皓极力劝说杨再兴趁势出击,近来撒离喝与岳雷在太行相持,洪皓也急于让杨再兴通过与金人主力一战,在宋金之间站稳立场,不可再首鼠两端,做没骨气的墙头草了!
杨再兴对洪皓的心思也略知一二,杨致远与杨怀南虽小,但逐日阶从洪皓那里接受的都是忠君爱国的好思想,免不了时时在父亲面前复习功课,杨再兴岂会一丝不觉?但眼下见洪皓喜出望外,还是
“大人——老夫没听错罢?”洪皓喜出望外:“大人这就要收复太行关了?”
杨再兴颌首不语。
洪皓面上每一根皱纹都舒展开来,碳火映得满面红光,这一喜非同小可。
近年来虽在晋城辅佐杨再兴吏治,仗着在大宋朝的宦海历练,以及在上京教化蛮夷的声望,晋城中不但招来南北人才,更开书院、兴科考,就学识制度而言,更颇有创新之处,这一点洪皓尝傲视南北。但洪皓毕竟见惯前朝风云,熟黯兴衰更替,心中早有隐忧:这杨铁枪看上去纠纠武夫,却是胸罗万物,论行文治史,那是绝比不上自己的,但要说到见识胸襟,连号称当世大儒的洪老夫子也有些惴惴,对这位杨铁枪颇有些看不透。
再加上泽、潞二州兵甲傲视天下,晋城雄兵加上神炮,只怕天下间还没有可以抗手的敌人吧?杨再兴历来又算不上“政治正确”那种人,南向固然礼敬有加,对上京诸酋的分封也态度暧昧。这等看来,杨再兴手中铁枪固然威震天下,麾下实力也不可小觑,若说以之争天下还有难度,但要纵横河北却是绝无抗手,不像是慑于金人雄兵而怯懦自保者,这等稀里糊涂,却是为了什么?
洪老夫子本着宋人一贯的原则,对武人总是不太放心,谁让本朝前两位皇帝就有些不明不白的呢。因此自身在晋城之日起,虽然明白自己已经不能见容于秦桧,也就不能见容于当今的大宋朝,但一点点死忠的觉悟还是有的,便总是担心杨再兴作反。有时中夜思之,想像晋城铁骑渡江南下,沿途生灵涂碳的景象,总是不寒而慄。眼下这支精兵中,南人占了四成,北人占了六成,若是渡过江去,逢山开路,遇水操舟,都可如履平地,那时大宋朝何以保社稷?若是金人再趁虚而入,大宋危矣!
所喜者,近年来总是见杨再兴将“忠”字挂在嘴边,除却对秦桧颇为不敬,常问候其母系亲属及历代祖先外,对朝廷还是比较尊重的。但问题在于,杨再兴是不是会一直这般,不与金人同流合污?
是以夺了潞州之后,洪皓极力劝说杨再兴趁势出击,近来撒离喝与岳雷在太行相持,洪皓也急于让杨再兴通过与金人主力一战,在宋金之间站稳立场,不可再首鼠两端,做没骨气的墙头草了!
杨再兴对洪皓的心思也略知一二,杨致远与杨怀南虽小,但逐日阶从洪皓那里接受的都是忠君爱国的好思想,免不了时时在父亲面前复习功课,杨再兴岂会一丝不觉?但眼下见洪皓喜出望外,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