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临安贬忠良,上京杀大汗。嫁祸!

子外圆内方,不可执拗,懂了么?”

    张栻郁闷半晌,才不解地问道:“父亲既然晓得这番道理,为何还要写这奏章?留得有用之身,岂不更好些,圣上既然不喜欢父亲的奏章,便写了呈上去,也徒害了父亲性命,有何用哉?”

    张浚概然道:“为父正要赎昔时之罪,便丢了性命,亦是求仁得仁,有何害哉,当今天下多的是谄臣,少的是忠义,若为父人头,能够换得天下间多几个明白时势的文武,让金人晓得,自岳飞之后,大宋仍有不怕死的臣子,也让贼子多一番忌讳!”

    张栻默然,不敢多加置评,只得黯然磨墨。张浚这才重新安座,细细将器械、积储、练兵、选将、江防、细作等策一一详加说明,只盼赵构看了,能够稍稍从“太平盛世梦”中清醒一些,也强似眼下如在梦中的沉醉,朝中上书必先送至秦桧案上,何人又敢轻言边事?天下州县,往往报的皆是喜而全无忧,天降瑞雪、禾生双穗、顽石赤心等祥瑞日至,赵构为其母在大内连造宫室,早已经远远超出原来的规模,只是借了尽孝之名堵天下悠悠众口罢了。与秦桧君臣一体,早不将偏安半壁的耻辱放在心中,只愿就此平安万世方好,最不愿听到的便是武人擅起边衅,最不喜的是朝中臣子言及战守,是以张浚虽未写完奏章,也晓得必无好结果,只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似这等事,若再不做,天下间有几人能做?

    果然,尽管张浚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越过中枢而直呈大内,也如愿将这奏章通过内侍之手直达赵构案上,却不能改变半点结果!

    “秦卿且看,这张浚久滞万寿观,是否心有怨怼,致如此生事,于无事之时献扰民之策!”赵构将这奏章递给秦桧时,已经为张浚定下了罪名,秦桧岂会不懂?但接过去细细一阅,仍是汗水涔涔而下,面色发白,十指发抖。

    “陛下,这和国公未见陛下近年来所持战守之策,一味只道大宋过失,岂不枉费了陛下一番苦心?为人臣者戴罪闲居,不思己过而责君上,实是大逆不道,君恩已深,和国公所负多矣!此等臣子不诛,只怕不足以儆余子!”秦桧咬牙切齿道。

    赵构却思之再三,才缓缓摇头:“若要杀他,罢职之时早已经杀了,张浚经营川陕有年,若非富平、和尚原之战,大宋朝恐怕不易有今日之安,此人倒是知军之辈,可惜不明大势,昔时措置不当,致有郦琼之叛,吕祉之死,其功过亦足以相抵,大宋朝不以言杀臣子,不可妄开此例,罢职贬放地方即可!”

    秦桧愕然片刻,却不相争。大宋朝以言获死的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