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汇票

于连接大同镇与山西镇的交通要道,在这里,大可以搞两镇之间的贸易集散地,大搞采煤业。而且这里河水广阔,两边的土地肥沃,大可以搞些屯田。由于当地煤矿丰富,许多当地人都是宁愿意进矿山做事,也不愿意种田,不过由于宁武关的发展,己经有许多山西镇本镇流民,还有大同镇的流民们前来这里活口,在这些人中招募丁口,完全是可行的。

    十一月十二日,黄来福留下一百家丁留观阳方口堡,由一亲卫百总统领,便离开了该地,取道五寨堡,往边塞而去。

    万历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眼见天气一天冷似一天,大家穿的衣裳也就一天比一天厚。不过在五寨堡这个地方,各人穿的衣裳,又多少有异于别地。在外地,大家穿的都是厚厚的棉袄,不过在五寨堡,这几年却是时新穿呢绒外衣,保暖不臃肿又贵气不说,还别有一番风味。

    虽说入冬后,放在别处就是农闲,不过五寨堡的热闹却是一天赛似一天。黄来福对五寨堡的定位是农商重地,所以秋收后,堡内外遍布的米行、米栈商人,便纷纷将米面转卖到各城镇去。那车马往来,粟米货物之盛,可居山西镇第一。

    还有各个工厂,在秋后,更是人流如潮,各地到五寨堡来务工的人流络绎不绝。这些年来,在五寨堡各样农副产品,各样商品的交流影响下,以五寨堡为中心,还形成了许多商业市镇:五寨堡,粮油毛纺集散地。神池堡,煤铁水泥集散地。岢岚州,羊毛集散地……各城镇之间互通有无,形成了广大的市场。

    而如后世的民工潮一般,山西镇别处的军堡州县,这些年中也形成了到五寨堡或是周边打工的习俗,他们或是长年务工为生,或是农闲后到五寨堡打份短工,他们赚到钱后,回到家乡中,每每谈起来,便引来旁人一片的羡慕声。这又带来了更大的人流。据初步的统计,现在五寨堡的人口,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己经突破了十万。

    各地的原料需求,商业的繁盛,使五寨堡内外商号急速增多,眼下的五寨堡各地农场便如一个个城镇一般,连他们在内,五寨堡境内己有大的商号近千户,还有众多的钱庄,银号,茶馆、戏园等。由于贸易量的增大,现金来往频繁,去年秋,五寨堡银行还诞生了异地汇兑的银票,一经面世后,便非常受商人们的欢迎。

    在此时的大明,虽说大江南北,各个城市的钱庄云集,也推出各式各样的银票。不过无一例外的,这些银票都不得异地支取,商人们外出采购和贸易全要靠现银支付,在外地赚了钱捎寄老家也得靠专门的镖局把现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