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后记一百一十五·学术大奖竞争激烈啊,金鸡纳树都发现了

的学者几乎各占一半。”

    朱铭在位的时候,太子朱洋奉命增筑洛阳城。

    给新城区挖下水道的过程中,挖出一堆一堆的周朝陵墓——挖到东周王城的陵区了。

    那里有九个周天子的陵墓,以及大量东周贵族的坟墓!

    可惜,大部分陵墓已经被盗掘。只能从陵墓规格判定是周天子,却无法确定具体陵墓的主人。

    在一座被盗空的陵墓里,大明考古人员捡到一把青铜剑。其剑铭为“緐x之金”。

    其中的“x”字,是汤下面一个木字。

    而晋姜鼎铭文里面,也有的“緐汤”二字。

    当时就有大明金石学家提出,这两件出土文物,其铭文应该都是“繁阳”的周代写法。

    后来甲骨文出土,学者们又借助这两件文物,顺势破译了“阳”字的甲骨文。

    这个叫温砺的中年学者,却是对“繁阳”产生了兴趣。他带着学生,通过史料记载,跑去内黄和上蔡两地挖了七年,专门挖掘那些已经有盗洞的古墓。

    终于,去年在上蔡发现一座大型积沙墓。

    整座墓有十多个盗洞,里面还有几十个盗墓贼的尸体。通过这些盗墓贼残存的服饰判断,有些来自隋唐时期,有些来自五代时期。

    墓中文物大部分已被盗走,但还残留了六十多件,其中有四件是青铜器。

    根据青铜器的铭文,可以断定是一位蔡侯的陵墓。

    但具体是谁不知道。

    而且根据铭文记载,上蔡当时有一个大市场,一直在搞南北贸易。

    再结合以前发现的文物铭文,温砺断定东周时的繁阳在上蔡附近。这跟杜预对《左传》的注解对得上号。

    温砺推测——

    洛阳出土的“繁阳之金”青铜剑,是楚国的铜料贩运到上蔡,再被东周王室买去洛阳铸造成剑。

    晋姜鼎则是晋文侯的夫人,把山西食盐运到上蔡换铜,再把铜料运回山西铸造成鼎。

    这个发现,揭示了东周时期的一条重要商路,以及当时南北各国的贸易来往。

    ……

    谢衍瞅了瞅温砺,发现他跟旁边的老年学者不对付。

    这两人坐在一起,互相之间毫无交流。

    大概又是学术之争。

    那老头儿一直在跟旁人聊天,温砺却默默坐在那里,似乎非常不合群的样子。

    而且,温砺长得有点丑,脸上有个大痦子。常年在外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