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昆仑山,三清各自成道之后,因三人对道的领悟不同,各自走上自己的道。老子清净无为,又身为大哥,所以也不和元始通天争论,只是每次论道的时候三人对自己的道各抒己见。元始讲究顺天顺势,而且最好面皮,所以收徒看出生资质。通天认为破而后立,如鸿均讲道一般有教无类,只要有向道之心就可以得道。二人每每论道意见相左。
因为关系彼此大道理念,元始通天两人都不肯让步,偶尔也会闹得不欢而散。虽说三清情谊深重,不会因为些许小事而产生隔阂,但为了避免争论,三清都有意无意的开始减少了一起论道的次数。仍然滞留在昆仑山中的长耳定光仙见此情景急在心中。
拥有后世记忆的他再清楚不过,三清正是因为彼此大道理念不同,道义各异,从而意见不合常有争论,为了避免长久争吵有伤兄弟情义,后来干脆分家单过。可殊不知正是因为三清分家单过之后,来往的少了,相互之间少了交流,加之门下弟子相互不服较劲,两大教派相互竞争,最终兄弟反目祸起萧墙。
并不是说三清并不存在兄弟情义,其实三清之间存在着很深的兄弟情义,亿万年相互陪伴相互扶持所培养出来的感情岂能是假的?只不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需要不断的维系的,即便是圣人也不例外。自从因为通天广收门徒引起元始的不满之后,三清分家,老子将洞府搬去首阳山,通天将洞府设在海外金鳌岛,元始留在昆仑山玉虚宫。
其实三清分家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在收徒一事上意见存在分歧,彼此间的情义并没有因为分家而淡薄。真正使得三清情分变淡,是在三清分家之后。
通天因为气不过二哥元始说他收徒之法错误,便一心交手弟子,想要让门下弟子胜过元始的弟子,好证明自己的广收门徒之路并没有走错。争强好胜之心一起,通天便少了与老子和元始两位兄长的走动。
老子与元始两人作为兄长,通天这个弟弟不来走动,难道还让兄长主动去通天那里拜会不成?尤其是元始,元始本就比较好面子,三清分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忍受不了通天不分良莠,广招门徒的做法。
对通天的出走,元始心中还是存有一丝歉疚的,只要通天在分家之后前去玉虚宫走动,元始自然也就会向通天表达歉意,兄弟间的满天的乌云也就散了。
可是通天分家之后长久不回玉虚宫,这就使得元始误会通天还在生他的气,元始有心化解,却又拉不下脸去金鳌岛碧游宫找通天道歉。通天又不来昆仑山,不给他道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