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卷 冷战铁幕卷 第五十七章 历史转折点

迅速下降,1931年时失业率低至1.3%,俄国生铁产量由390吨上升到1860吨,钢产量由560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和车床的产量竟高|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也增长43%。

    危机对德国的打击也十分沉重。从1927年到1931年,德国出口下降76.5%,71.7%。业破产倒闭,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有50%,工业总产值下降32,36.7%,30.5%,钢47.2%,~.。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

    —

    德国的对策也是自上而下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从1931年开始,府通过以“重要产业统制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制法令,把工、农、金、贸各领域控制起来;又在各个部门中强行组织卡特尔和托拉斯,把中小企业置于财阀的控制之下。然后对各垄断企业发出大批军事订货,从1927年到1931年,军事订货共达50马克之巨。在此期间,政府还投资10多亿元兴建、扩建和改组国营军事工业。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最大受益者是新老财阀。1931德国出口额增至21.8马克。其中工业品的输出,在1933年超过中国而居世界第一,震动

    美国的危机相对缓和一些。原因有二,一是此前美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状态,剩余资本主要投放到国外;二是美国在危机后加强了贸易保护,使美国工业的相对市场份额有所扩大。从1927年的最点到1932年的最低点,美国工业生产仅52%,工业部门也受严重冲击,钢产量下46%,生铁产量下降53%,纺织品生产下降三分之二,煤产量下降五分之一。在1932年美国对农业实行贸保护政策以前,美国农业受危机影响严重。对外贸易也大幅下降,出口值从1927年到1931年第3季度降低了30%,对外贸易的逆差从1930年增加到1931年4.1亿英,与此同时,投资利润回流却从4.1亿英减至3英,美国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危机促使美国最终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也促使美国放弃金本位制,美元大幅度贬值。前者保护了美国的国内市场,后者增强了英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两者的合力使美国成为大萧条的相对受益者。

    总的来看,危机进一步加强贸易保护,调整了各国经济的相对地位。俄、美等国应对危机的措施及时正确,其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德、中两国的应对措施则显得迟缓、乏力,国际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中国的损失特别值得注意。中国在世界工业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