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卷 冷战铁幕卷 第六章 德国统治下的欧洲 一

    .

    方的和平演变的企图,在中国的一波又一波的文化影着,与欧洲人一样,中国人也在欧洲,美洲办了几个举行的电台,自由美洲,自由欧洲,成天开始向欧洲人宣扬中国的富裕繁荣,以及中国人享受的自由,当然这些东西都是空气中的礼物,是永远拿不到的,不过却使得几个国家的人民开始对德国掌握下的欧洲经济秩序不满。

    不得不说,虽然赵刚这边做的不错,但是其道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德国人,是德国人把全部的压力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给了中国大好的机会,完成了中国式的和平演变。之前德国人曾经宣称,为了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不会对欧洲战败国进行制裁,但是很快的,这项声明就被揭穿了,这是完全的骗局。

    假话可以骗得一时,不能骗得一世,在德国取得欧洲之后不久,德国人撕下了自己温情的面纱,开始举起了屠刀德国所依据以改组欧洲的路线并非是全新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很久,德国人对于如何组织一个德国支配的欧洲就有过许多讨论,还有各种各色的详细方案出现,其主要目的是将许多国家组织成一个集团,从波罗的海到多瑙河流域,黑海和近东全包括在内。

    至于德国领导之下,定名中欧帝国(或帝国)。“中欧”帝国观念可以追溯17世纪的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兹,其后又有两位康斯坦丁·法兰兹。和保罗·拉嘉德继起主张,他们认为保证欧洲和平地唯一方法是成立一个大德意志,其版图应从日德兰半岛的埃姆士河到多瑙河,从波罗的海的默梅尔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从法国的梅兹河到波兰的布格河,其威力应强大得足以“打倒”法俄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人取得了胜利,但是这并不足以让德国人在欧洲地版图内为所欲为。英国人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地获胜方。执行地仍然是欧洲均衡的政策。这种政策让战败的俄国和法国免遭分裂。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中欧集团”已变为“大德意志运动”,并且以戏剧化的名词称之:“从柏林到巴格达”。1915年,瑙所著《中欧》一书更将这个观念弄得举世皆知。瑙曼在该书中设想了一个经济自足的帝国,以德国为领导,德奥两国为主要成员,逐步发展。最后将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中欧、东南欧、直至近东全置于帝国地版图之内。

    使这些国家打成一片的第一步是建立各国间的贸易互相优待制及关税同盟,在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曾在萨尔茨堡签订关税同盟兼贸易同盟协定,但该协定因战后的经济不景气而归于无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