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商讨对策

还造成了约6000余人的伤亡。战果可谓辉煌。

    更重要的是,禁卫军地大胆穿插,给包围圈外的国防军进行压迫式合围创造了条件。神尾师团控制的战场范围近一步缩小,可投入作战的有生力量也日渐枯竭,特别是较为紧缺的药品、弹药、粮食等物资开始紧张起来。每时每刻都有日军伤兵因为缺乏救命药品而不治身亡,鬼子携带的山炮、野炮大部分只剩下了1~3个基数,有个别门野备甚至降到了只有34发的低水平。距离废铜烂铁只有一步之遥。

    纵观日军近20年来地两场重大战争,国防军总结出了一律,日军是不肯断然“壮士断腕”的。只要有部队陷入围困,友军一定不会坐视不理,任何被包围的部队都可以指望来自他人地支援,只要自己还能够撑的下去。在军事上,这是一把双刃剑,优点是可以尽最大限度激发部队的积极性和士气,让其不会有孤军奋战的无力感,缺点也是明摆着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大本营和山东前指参谋部正是吃准了这一条,没有在禁卫军穿插成功后尽快对日军后卫部队加以歼灭性打击,相反却一直施以不愠不火地打击,在战术上动起了“围城打援”的脑筋,逼迫或者引诱日军主力部队返身对禁卫军进行攻击,让这部分日军去硬啃禁卫军的防御阵地,去硬扛禁卫军地战车力量。一方面让

    外围的部队得以迅速加强和巩固力量,另一方面则“师团困守包围圈的“决心”。

    果然不出山本首相的意料,五相会议闹成了僵持的局面,海相和陆相作为吃了亏的军人代表,强烈要求报复,外相不反对报复也不反对救援方案,但要求在报复之前先对华进行外交努力,希望能够用一定的外交妥协来达成目标,主战派两人虽不满意,但亦不能否认加藤高明的主张。藏相的立场则是最耐人寻味的,他说道:“鄙人原则上不反对诸位的提议,但是我想请问各大臣,对华战争如果继续延续,军费从何开支?国会能通过修正法案么?在国会通过修正法案以前,我们是否需要将海陆军连遭挫折的消息公之于众以博取他们的同情?”

    海相和陆相不置一词,只能用鼻孔出气表示抗议。外相则试图解决这个僵局:“预算不够,可以通过举债来筹集经费,也可以发动民众进行捐款,我相信全体民众对此必定是支持的,将来我们打赢了,都可以在支那的赔款中要回来……至于真相,迟早是要让民众知晓的,我看就趁这个机会让舆论发表吧。”

    “那么……外相大人,一旦民众知道了惨败的事实,他们还会接受外交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