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代桃僵

匹。两利取其重,不然让回鹘和吐蕃钻了空子,将河西走廊给瓜分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皇帝赵顼也早就知道王静辉对吐蕃和回鹘有着非常深地戒心,他也明白。当西夏政权烟消云散的时候,吐蕃、回鹘和大宋失去了共同的敌人,那以后便是三家争雄的时候了。大宋自然不希望再出现一个李元昊,所以对其进行压制是板上钉钉了!

    就在王静辉与阿里提签订和平协议的时候,西北古乌延城地泼喜军大帐内则是一片愁云惨淡──泼喜军的创始者李清终于非常不甘心的闭上了眼睛,在病床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李清一生功过难说,他虽然生长在西夏,但却是一个高傲的汉人,深通军略将泼喜军一手训练成党项地精锐部队,乃至后期一枝独秀成为西夏最后的精锐。不过他又是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军事将领,他心中一直是奉宋朝为正朔地。在政治上是少有的与宋和好开展贸易的党项高级官员,对西夏长期以来骚扰掠夺宋境持反对态度,但是他却碰上了一个非常宽容他的好皇帝──谅祚皇帝赏识提拔了他,并且对于他的政治主张也是采取宽容的态度。

    李清这一生充满了太多的矛盾──以汉人的身份在党项做高官;一手建立了强大的泼喜军却有不愿同宋朝打仗;以奉“正朔”而处身西夏内部后族与皇族地纷争之外;最可悲的是他从矢志秉常登基掌权,到最后被逼反出西夏……总之这一切随着李清的黯然去世而变得并不重要了。

    李清是已经死了,但他的泼喜军今后的命运如何必须有个基调,残存的泼喜军依然有十万之众,他们虽然是宋军的战俘,但由于泼喜军的威名所以今后被拆分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前提必须再提出一个泼喜军的继承人。

    李清身死,最有出息和声望的大儿子李泉阵前自杀,其他的儿子不是年幼便是不成器,所以李家后人没有一个能够赢得众将信任的;而自李清之下的将领随着泼喜军崩溃和李清的逝去,都显得格外心灰意冷,最重要的便是泼喜军在过去的战争中损失比较大,泼喜军中老将数量并不是很多。

    李清的死让富弼与种谔也心中多少有些犹豫,在他们的打算中,虽然泼喜军是刚刚接收的降兵,但在目前缺乏兵员的情况下,这十万泼喜军正好是攻伐西夏的前锋,尤其是前段时间李清写下了讨伐西夏的檄文,这多少更加让他们放心一些。可是随着李清的去世,泼喜军也面临着解体的危险,这并不是在西北主持大局的种谔和杨崇岳所愿意看到的。

    “种帅可考虑动用王顺,使其在短时间内来掌握泼喜军,成为泼喜军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