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九章 销路

但是王静辉为了能够使治下的楚州商人得到更多地利益,将棉布和食用油类等货物也纳入了贸易货物的范畴,想一次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楚州商业的发展。在纺织和榨油行业中,由原来的厢兵转业过来成立的作坊在王静辉的扶植下也占有不少的份额,这一次贸易采购也会使这些“嫡系”作坊活的更滋润一些,他们所产生的利润会刺激朝廷高层对王静辉采用裁军方式的信心,坚定的按照他早就设想好的道路前进。

    如何分配订单,这可是个非常麻烦的问题,除了从中拿出一成的订单交给由专业厢军所成立的“国营”作坊外,剩下的九成订单,王静辉按照每家商会成员作坊的规模进行分配,规模越大的作坊,得到的份额也就越多。这个方案虽然比较笨,但王静辉在这个时候必须一碗水端平,否则以后再和这些商家打交到的时候,就可能遇上麻烦了。

    在将食用油纳入贸易货物的时候,李管事出人意料的对此采取了坚决的抵制:食用油的利润如果是在大宋进行贩卖,那还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但这是航海,那运费可就大发了,搞不好是铁定的亏本儿生意。

    楚州盛产油菜籽,所以榨油行业在楚州有很深厚的基础,液压榨油机发明出来后,在楚州应用的非常广泛,如果不将食用油纳入贸易货物,那肯定会大大的得罪楚州商会。李管事的抵制也很有道理,这让王静辉非常的为难,不过他还是坚持将食用油纳入了采购计划——不过不是运往高丽,而是走私到辽国。

    辽国由于地处北方,其沿海有多个优良的产盐地。食盐的价格要远远低于大宋。契丹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将过剩的食盐扔回大海。而是通过走私地方法运到大宋沿海贩卖牟取暴利。辽国向大宋走私食盐非常猖狂,就连王静辉治下地楚州都会有契丹盐贩子出现,他的职位也是挂厢军正印地,日常处理公文的时候就有这些问题反映上来。多数的时候都是不了了之。

    受到辽国盐贩子的启发,王静辉决定干脆向辽国走私食用油,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给老丈人和枢密使富弼、参谋总长郭逵都写了信,希望能够得到朝廷地。楚州的食用油虽然便宜,但也伤害了周边地区的榨油行业,由于成本低廉,楚州产的食用油几乎垄断了淮南东西两路和京畿路,连河北路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可不是王静辉希望看到的。干脆直接把“祸水”北引,也让契丹人尝尝走私的滋味。

    英宗赵曙和富弼、韩琦、郭逵等人看到王静辉的来信后,都是面面相觑:驸马这手也是够毒辣的了,并且其中的利益使他们无法拒绝。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