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四章 财源

,所以钱可以少赚,但粮食产量万万不能降低!

    在确保粮食生产的问题上,通判薛向之的保守使他坚定的站在了王静辉一边:虽然对顶头上司大搞经济建设地策略有些不理解,但楚州财政大大的宽松是不容置疑的,以往因为手紧而做不了的事情也可以放手去做了,不过王静辉事先和他沟通的时候也说明了粮食生产关系到他们以后的仕途地问题。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王静辉,他现在只是期盼能够维持楚州现状就可以了,这样的政绩足够让他仕途升迁坦荡了,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在楚州两位最高官员的强力主张下,这次会议的结果丝毫没有悬念。虽然楚州商会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王静辉相信只要他在。商会力量发展那是肯定的事情,如果自己受到了打击,那商会不过是头任人宰割的猪猡而已。

    为了搞好平衡,每个县都根据自身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棉花种植配额,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双方都达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楚州的问题解决了,但其他地方从反馈上来的消息看,也准备大量种植棉花,这可就不是王静辉所能够控制的了,所以他根据这次会议的结果写了一道加急奏章上报汴都,希望统治阶层能够认识到这一重要情况,并且按照他的心愿来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

    这样的奏章,王静辉不担心不通过,毕竟在那些道学先生的眼中,粮食和棉花哪个更重要,这是显而易见的,就算赵曙和韩琦再贪财,也受不了他们的围攻,很快老丈人的特别手谕便下发到大宋所有的地方官手中,限制棉田数量,保证粮食种植面积。

    看到老丈人给自己的来信,王静辉心中颇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这些读书人还有这样的用处!不过这次总算达到了一个好的结果,要是再晚上几天等棉花播种后手谕才下来,那可就什么都晚了。

    到了三月中旬,主管兴国银行的李管事来到知州府拜访王静辉,府内侍从都知道他是驸马的座上宾,和他私交非浅,所以不敢怠慢,在安排好李管事后便去通报王静辉有客来访。这次李管事来这里是汇报兴国银行的运作状况的,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讨论银行的现状。

    自从王静辉知道自己出任楚州军州事,而且楚州是临海的行政单位的时候,他当然不会忘记想要发财就必须发展海外贸易这一金科玉律,不过发展海外贸易是需要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的。当时的楚州虽然也是大宋比较富庶的地区,但整修水利工程都很难拿出钱来,就更不要提什么海外贸易了,况且楚州的海运水平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